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正文
中国世界遗产+3!暑假带孩子一起“云”游打卡→

2024/08/07 11:03


日前,我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世界自然遗产提名项目“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关于这三大世界遗产你了解多少家长带孩子一起来学习↓↓↓


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

在北京老城中心

有这样一条“线”

自永定门至钟鼓楼

全长7.8公里

纵贯南北

串联起众多著名景观及古建筑

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景山、故宫、

太庙、社稷坛、天坛、钟鼓楼……



图为2023年11月6日从景山上拍摄的故宫。新华社记者 李 欣 摄

7月27日

好消息传来

“北京中轴线”被列入

《世界遗产名录》

璀璨的中华文明再受世人关注


图为2024年7月9日,来自瑞士的游客在北京天坛公园祈年殿前合影。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北京中轴线

代表了中华文明

在城市规划建设上的

伟大创造与杰出才能

是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宝贵的文化遗产

“北京中轴线”纵贯北京老城南北

始建于13世纪

形成于16世纪

此后经不断演进发展

形成今天全长7.8公里

世界上最长的城市轴线

其选址、格局、城市形态和设计

体现了《周礼·考工记》

所记载的理想都城范式

展现了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传统

见证了北京城市的发展演变

是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重要标识


图为2023年7月8日拍摄的游客在正阳门箭楼前的前门大街参观游览。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北京中轴线”遗产区

面积589公顷

缓冲区面积4542公顷

15个遗产构成要素为

钟鼓楼、万宁桥、景山、故宫、端门、

天安门、外金水桥、太庙、社稷坛、

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天安门广场、

人民英雄纪念碑、毛主席纪念堂、

国家博物馆和人民大会堂)、

正阳门、南段道路遗存、天坛、先农坛、永定门



图为2022年8月16日,游客在位于北京中轴线上的永定门城楼前参观游览。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从历史中走来

在继承中创新

经过时间检验的北京中轴线

将一直向世界讲述

古今中国的故事

历久弥新

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

7月26日

在印度首都新德里

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上

中国的巴丹吉林沙漠—沙山湖泊群

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

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连绵起伏的沙丘

如同金色的波浪

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壮观得令人惊叹

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这是美轮美奂的画卷

这里就是巴丹吉林沙漠

巴丹吉林沙漠中的红海子(2022年7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巴丹吉林沙漠地处阿拉善高原

属中国西北极干旱的温带荒漠地区

是中国第三大沙漠和第二大流动沙漠

该地区以连绵起伏的高大沙山

和丘间众多湖泊而闻名

展示了沙漠景观不断变换的地质和地貌特征

巴丹吉林沙漠的重要标志

包括世界最高的固定沙山

(相对高度达460米)

最密集的沙漠湖泊

最广阔的鸣沙区域

以及多样的风蚀地貌

巴丹吉林沙漠夏日风光(2022年7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贝赫 摄

巴丹吉林沙漠如梦幻之境绽

放它既是自然的杰作

也是文化的瑰宝

这里奇峰高耸

既是冒险者的天堂

也是静心者的净土

这里湖泊如眸

这里古庙屹立

这里每一粒沙子都承载着故事

每一阵风声都传颂着辉煌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二期)

黄(渤)海沿岸是全球人口分布最为密集

经济迅速发展的区域之一

也是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

迁徙路线上的关键区域堪称C位

这是在辽宁丹东鸭绿江口湿地拍摄的鸟群(2023年4月18日摄)。新华社发(刘海东 摄)


     由于人口和经济增长的压力

     黄(渤)海沿海曾经历快速而大规模的滩涂围垦

     大片滩涂被转变为了盐池、水产养殖池

     农田、休闲娱乐区和工业区

为保护这一区域多处关键的候鸟栖息地

维持EAAF上令人叹为观止的生物多样性

我国决定申报“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

这一超大规模的系列自然遗产

2019年7月

江苏盐城的南部候鸟栖息地(YS-1)

和北部候鸟栖息地(YS-2)

作为第一期率先列入

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

位于世界最大的潮间带湿地

为东亚—澳大利西亚迁飞通道

候鸟的重要栖身地

这条迁徙通道由西伯利亚—阿拉斯加

经东亚东南亚和南亚

一直延伸至大洋洲

纵贯22个国家是全球鸟类多样性

最丰富濒危物种比例最高的迁飞通道

为数千万只水鸟提供了不可或缺的繁殖地

停歇地和越冬地

这是在上海崇明东滩自然保护区拍摄的罗纹鸭(2024年2月6日摄)。 新华社发(袁晓 摄)


本文来源 | 综合自新华社、央视新闻、中国新闻社、微言教育等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