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 A+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关键在教育,汉字文化的普及和传承更要从娃娃抓起。“让甲骨文走进课堂”听听专家怎么说。
李鹏飞是小学生《说文解字》系列丛书的主编,在一节语文示范课中,他曾见到老师将盲目的“盲”,
上面“亡”字的本意说成是“死亡”的意思,并把错误理解传递给学生,这让李老师很担忧。
小学生《说文解字》系列丛书主编李鹏飞:它(亡)应该是“没有”、是“无”的意思。老师们普遍存在的(情况),因为不了解文字它更早的本意是什么,这样在解释生字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的一些错误。
山西省晋城市凤鸣小学语文教师纪淑芬:老师可能这种意识不够强,第二点,就是说老师的手中没有这样的教材,无缘之水,无本之木,就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吧,就是没有这个书,没有抓手。
据统计,小学第一学段,也就是一、二年级,学生要认识2500个汉字,其中1800个汉字是生字。而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为了追求效率,只注重汉字的音和形,忽略了形和意之间的联系,学生见字读音,丢掉了汉字的源流,虽然识字,但不知道字理、字意和字源。
山西省晋城市凤鸣小学语文教师纪淑芬:我们可能更注重的是音和形的结合,而形和意的结合,其实这个是最能反映文化源流的一个内容。
专家表示,我国教育提倡核心素养,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落实文化的传承与理解。应将汉字的构形规则、历史发展和文化内涵适当引入语文教育,改进和丰富语文教学内容,告诉学生汉字从何而来,让学生通过学习汉字了解中华文化的基因。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员基础教育研究中心小学语文教研员闫勇:当他(学生)有了对汉字这份热爱,了解汉字的这份文化过程当中,作为一个自信的使用汉字的中国人,他不就是更加全面的发展了嘛。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