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 A+
竹文化特色学校构建
序言:
一个人的行动来源于他的思想,而学校亦如人,它的发展,离不开办学理念。而如何实现这种理念,就需要策略、途径构架支撑,这一切构成了通往“罗马”的条条道路,而在践行理念愿景过程中,就要找出自己发展的特色之路。其中,找到与学校办学理念相契合的文化载体就是学校发展的支撑点。而竹子自身的生命生长特点,以及由竹衍生的精神和传统文化更是我们所追求的。它的节节高,它的人文精神特点,与学校的历史以及“追求进步”的育人观相一致,因此,我们确立了以竹为载体,构建五处小学的文化特色。
一、学校办学核心理念阐释
(一)办学理念
洛阳市瀍河回族区五处小学办学理念是“幸福教育 乐享人生”,主要就是做幸福教育。
教育是人幸福的源泉和保障,人的幸福是教育的目的。
教育能为人的物质生活幸福奠定必要基础,能为人的社会生活幸福打下一定基础,能为人的精神生活幸福打开广阔的空间。幸福,需要教育。教育能带来幸福。
幸福教育,就是把幸福作为教育内容,帮助师生树立正确的幸福观,培养师生理解幸福、体验幸福、创造幸福、享受幸福的能力。
幸福既是教育的目的,也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同时,教育也为学生的未来幸福做准备。通过教育,为学生终生幸福奠定基础。
幸福教育的对象是人,幸福教育就是要把教育目的回归到人,定位在人的情感上,体现出教育对人的关照,其目的是培养人的幸福情感和幸福能力。
道德教育是实施幸福教育的主要途径。优化内心情感是幸福教育的核心。培养健康人格是幸福教育的目标。树立正确的幸福观是幸福教育的起点。
幸福教育,要让教师拥有一种物质的、精神的、心灵的幸福生活。因为学生的幸福观、幸福品质、幸福能力主要从老师那里获得。
幸福教育是遵循教育规律的,是在科学理论指导下的能动的教育实践。幸福教育思想有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
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是社会认识和事件的主体的理论,特别是人的主体性的理论是幸福教育的哲学基础。
坚持以人为本, 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幸福教育紧扣了教育发展的主题。这是幸福教育的教育学基础。
(二)三风一训
办学目标:让每一个人都能在进步中体验幸福
办学理念:幸福教育 乐享人生
校 训: 追求进步 共创幸福
校 风: 意趣融融 蓬勃向上
教 风: 博 雅 韧 趣
学 风: 乐学 善思 合作 自信
育人目标:让师生在进步与成长中感悟幸福、理解幸福、珍惜幸福,并使之成为合格的公民。
(三)文化导师:郑板桥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主要成就:诗书画三绝。
郑板桥书法,用隶体掺人行楷,自称"六分半书",人称"板桥体"。其画,多以兰草竹石为主,兰竹几成其心灵的郑板桥的书法艺术,在中国书法史上是独树一帜的。
郑板桥的一生,经历了坎坷,饱尝了酸甜苦辣,看透了世态炎凉,他敢于把这一切都糅进他的作品中。郑板桥的题画诗已摆脱传统单纯的以诗就画或以画就诗的窠臼,他每画必题以诗,有题必佳,达到"画状画之像""诗发难画之意",诗画映照,无限拓展画面的广度,郑板桥的题画诗是关注现实生活的,有着深刻的思想内容,他以如枪似剑的文字,针砭时弊,他一生的三分之二岁月都在为竹传神写影,透过画和诗,使人们联想到了板桥的人品。
在郑板桥眼中,兰竹石,能代表人坚贞不屈,正直无私,坚韧不拔,心地光明,品格高洁等品格,因而其题画诗的字字句句,托物言志,意境深远。他的诗、书、画、人品都为后世所推崇,与我校铁道兵的坚韧特点相符,它的节节生长,与我校师生追求进步、共创幸福的“进步观”办学目标相契合,因此作为五处小学的文化导师。
(四)文化校园特色
竹文化的特点是: 虚心、正直、向上、有韧性。看到竹子,人们自然想到它不畏逆境,不惧艰辛,中通外直,宁折不屈的品格,这是一种取之不尽的精神财富,也正是竹子特殊的审美价值体现。因此,学校以竹文化建设为抓手,以竹文化为载体,构建特色学校。
1. 营造竹文化校园氛围。因地制宜、精心构建竹文化元素,凸显竹文化校园特色氛围。
2. 开展竹文化特色活动。以大课间说唱快板、跳竹竿舞、打竹板
社团等,作为“娱竹”活动内容。
3. 建立竹文化课程,开发竹文化校本教材。(这条内容在下面的竹文化教学体系中说明)
4. 建立“竹节成长”评价办法。以学校的“尚德明礼”养成教育
主题工程为目标,以“尚美之星”综合评价办法为抓手,每月展示一(星),将其照片放置于校门内“竹节生声”竹文化图样墙上,体现学校“追求进步”的思想。
二、幸福课程体系
我们以竹文化为主线,积极构建基于学校层面,以发展学生的公民意识、学科知识、文化内涵为中心的的幸福课程体系,幸福课程体系特点是“追求进步”。就是将师生的幸福与个人的某方面或多方面的点滴进步、成长收获相联系,从进步之中感受幸福,将幸福办学理念建立在学生进步成长之上,以此建立起自己的课程体系。
1.构建 “尚德明礼”德育课程。运用综合评价办法,着重从像竹子一样节节生长的进步观评价、引导学生成长。
2. 整合健康与生命课程。
以“珍爱生命,健康生活”为主题,以竹子的积极向上、有节有韧性精神特点为依托,将安全活动、健康教育等课程整合,培养学生具有竹子一样的阳光品性。
3. 建设快乐课堂。
以合作学习、先学后教、体验收获为新课堂建设的原则,强调活动环节贯穿教学目标,实现课堂学习中收获的快乐。
以大课间、室外游戏式、体验式活动为整合内容,唱响“快乐活动”。
三、竹文化校园
我们以竹文化为主线,按照集美与功能相结合,一草一木有内涵、功能的原则,积极逐步构建基于学校层面的“绿化、美化、课程化"的三化校园文化。
1.竹节有声墙
进校门,右侧墙面为“竹节有声”主题墙。墙体由五根为一组、高低错落、象征音乐节奏起伏的竹片组成,将每学期评选出的18个“尚美之星”学生照片及简介置于其中,在表彰这些优秀学生同时,寓意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像竹子一样拔节有声,逐步成长。
2.幸福书雕:
五处小学办学理念为“幸福教育 乐享人生”,同时,五处小学是洛阳市“书香校园”特色学校。为了体现“读书”“幸福”思想,学校在此设置书形雕塑,意在启示师生:读书,是为未来幸福生活奠基、着色。幸福,从读书开始。
3.银杏树:
书形雕塑旁种植三棵银杏树,寓意有幸(杏)在五处小学学习,同时以“三生有幸”之意,体现学校教育的“三生观”即生命、生长、生活。三棵杏树成为“杏林”,也体现着学校教化育人之作用。
4.幸福之路:
从校门入,走到书形雕塑处,脚下为“人”字一撇,意为幼稚学童入学求知从这里开始。从此“书”处开始,地下之一“捺伸向远方,意为开启走向明理做人之路。24个字中,前15个为孔子教育人们应遵守的道德、伦理准则,后面9个字是将“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中18个基本要点整合提炼内容。这24个字整体代表着古今中国育人之核心素养目标。“幸福之路”上面将刻制竹子图案,以竹字的谐音和学校进步观相结合,寓意“逐(竹)步前进”。
5.竹贤亭。
此亭借竹林七贤之名命名,以求师生做具有竹子一样品性的贤德之人。
此亭作为幸福之路的终点,更是小学阶段的节点驿站。亭中悬挂设置定期更换学校往届优秀毕业生事迹,以及励志名人简介,使学生在此休憩玩耍读书之余了解优秀人物事迹,润化激励自己。此亭寓意小学阶段的结束,同时启迪自己向新一个节点出发。
6.幸福长廊
为了让师生能在雨雪天气之中安然通行,同时,再为学生营造一处读书停歇之处,学校修建了“幸福长廊”,让师生感受到学校为大家营造幸福环境的初衷,也体现了学校幸福教育的办学理念。
7.竹林
廊旁沿线种植翠竹,由北至南,与墙上之写竹诗词相映成趣、相得益彰,丰富了竹文化校园氛围。
未来时日,将会更精妙、更科学合理的让诸多竹文化元素逐步显现于校园之中,做到美化与功能的贴切结合。时机成熟时将建设竹贤馆,展示学校竹文化内容。强化竹文化校园品牌。
8.校旗、校歌、校徽
校旗是一所学校的象征与标志,通常涵盖学校识别系统的基本元素:校名、校徽、标准字、标准色等。校旗蕴涵学校的学术气质,彰显学校的文化理念,体现学校的精神风貌,展示学校的个性特色,对于一所学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我校校旗图案的设计是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和校园文化特色抽离而来,形式简洁明了,庄重又不失活泼,视觉识别性强,整体表现一种蓬勃向上的动感,令人振奋、催人进取。
校旗由校名、校徽两大部分组成,“五处小学”四个大字凸显校名,学校标识置于象征瀍河的白色条带之中,“瀍河”横贯于整个旗面,蕴含着五处小学在教育长河中将会直挂云帆、长足发展。
校旗尺寸为二号旗,长240厘米,高160厘米。
校旗主体颜色为红、蓝两种,体现五处小学的多彩幸福教育 。
校旗整体感觉灵动而富有朝气,体现了五处小学办学思想和幸福教育理念。
校歌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学校精神风貌的重要标志。五处小学的校歌体现了学校的教育理念、办学特色、优良传统。它激励着学生成长,凝聚了学校精神,推动着校园文化建设。
五处小学校歌歌词:
幸福之家
——五处小学校歌歌词
一缕晨光把我揉醒,约上微风,
踏着歌声,我们一起同行。
汇入五处小学,我们幸福的家,
美丽的梦想从这里起航。
辛勤的蜜蜂沉醉着浓浓的书香,
酿造的蜜呀润泽四方。
多彩的课堂为我插上翅膀,
老师托着我们向更高更远处飞翔。
多姿的爬山虎摇曳着我的梦想,
欢快的乐曲在校园荡漾。
繁茂的梧桐见证我的成长,
幸福之路从这里通向远方。
校徽是学校的标识,更是学校办学思想的一种体现。五处小学校徽寓意:蓝色半圆象征着无限辽阔的天地;如同两只飞鸟的红、绿两色图案分别代表着教师和学生,象征着学生在教师的引领中幸福快乐成长,两只“飞鸟”也像一大一小两只手,包含着师生携手共同成长的寓意;两只“飞鸟”与半圆“天地”共同组成汉字“五”,代表“五处小学”。整个图案象征着五处小学积极向上的风貌和师生共进、志向高远的发展理念。
以上元素共同构成我校竹文化内容
四、竹文化教学体系
我们以竹文化为主线,积极构建基于学校层面的“竹文化”教学体系,其特点是: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将有关竹子的艺术和精神作品融入教学活动之中,形成“竹文化”校本课程。
课程包括:
1. 诵竹。分级段分别学习诵读和竹子有关的诗文,品味中国诗词文学。
2. 画竹。学校现已经建立了“画竹社团”,以学生学画竹子逐渐引导全校师生就像洛阳人会画牡丹一样,人人会画竹,体现学校“人手一技”的办学要求。
3. 娱竹。以竹子为娱乐工具的活动纳入学校日常活动之中,现已经从全校学生大课间打快板开始,下一步将深化竹文化,以如何学、如何玩为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同时融入学习娱乐项目的背景文化。
4. 编竹。开展创意编制竹子器具活动课程,发展学生动手和创造性。
五、未来展望
未来以竹文化为特色的学校文化,将呈现出环境宜人,课堂内外育人,有声(快板、活动)有色(绿竹、墨竹)动人的生态教育现象,以竹文化为载体,构建起五处小学的大课堂,提升学校的育人质量,彰显竹文化的特殊能量……
有梦想才有可能成功,好在我们这不算梦想,相信我们通过后期的努力,踮起脚、蹦一蹦应该会成功的,希望与大家共勉、共同成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