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 A+
近日,《上海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改革实施办法》的发布引发热议。根据《办法》,上海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以下简称“市优质高中”)2022年开始将拿出其招生总计划数50%-65%来进行“名额分配综合评价录取招生计划”。届时,上海每一所不挑生源的初中,原则上都能拿到市优质高中分配下来的名额。
校际公平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随着日益加剧的升学竞争压力,优质高中名额分配问题成为映射教育改革成效的“显微镜”。上海市的中招改革,从招生名额分配的“硬骨头”下手,关注每一所学校的发展,关心每一位学生成长,有利于推动区域内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为我国其他地区开展招生制度改革发挥了示范作用,同时也带来关于如何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益启示。
推进招生制度改革,把兼顾公平性和选拔性作为基本原则,是撬动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力杠杆。因地制宜地优化招生选拔机制,完善优质高中名额分配制度,是在价值取向上由鼓励激烈竞争、优胜劣汰转向合作共赢、优势互补,可以引导人才选拔由“掐尖文化”“竞争文化”转向关注人才成长的“育人文化”“共赢文化”。在这种教育生态下,学校才能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教育教学中心,想学生之所想,办家长之所急,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而不懈奋斗。
在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路上,公平分配校际资源很关键。以招生名额分配作为“指挥棒”,可以有效地促进优质生源在学校之间的合理流动,消解择校问题,推进就近入学。优质高中名额分配需要科学规划,要兼顾公平和效率。这不仅需要全面、系统地测算区域内学生升学人数、区域优质高中、普通中学及薄弱学校比例,还要在招生分配原则、实施程序、分配结构、监督管理上下功夫,积极发挥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办学主体、广大学生家长的不同作用,以确保政策执行到位。
我们还必须认识到,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仅仅有招生制度的改革还远远不够,还要通过一系列举措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流动。教育部门应积极构建区域内优质高中与薄弱学校“教育管理共同体”“教育教学共同体”“学生—家长共同体”等,增加不同层次学校的互动交流,提升教育品质。同时积极发挥顶层设计的制度引领作用,促成区域优质高中与薄弱学校的实质性合作发展。例如,设立薄弱学校教师成长专款专项计划,鼓励优质学校教师主动积极地参与到对普通学校的帮扶中;鼓励区域优质高中与普通学校建立“强校联盟”“优质学校工程”等校际互助项目,发挥优质学校引领作用,激发普通学校发展潜力。
为区域内学校谋发展,为区域内学生谋未来,关注每一所学校的发展,关心每一位学生的成长,这是老百姓对教育改革者的迫切期待,也是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应有之义。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研究人员)
作者:李健
《中国教育报》2021年03月23日第2版 版名:中教评论·时评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