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 A+
不久前,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一篇博士毕业论文的致谢意外“走红”,作者黄国平回顾了自己走出小山坳、与命运抗争的故事,大批网友为之动容。
对许多学生而言,“毕业”是一场向青春作别的盛大仪式,而毕业论文的“致谢”部分,则是对十余载求学经历的凝练和回顾,它是毕业论文撰写过程中“最激动人心”的一环,也是未来某一天,其他读者浏览论文时,“最感兴趣”的部分。
致谢里的故事:记录着一起走过的青春
豆瓣“毕业论文花式致谢大赏”这一话题,共囊括780篇内容,收获了1663.4万的浏览;而在“动人的论文致谢”下,共有630条动态、776万次浏览。与豆瓣上其他小组和话题在谈论学术生活时所呈现出的普遍的消极状态不同,这些话题下的大部分内容,充满了脉脉的温情。
尽管其中不乏“抖机灵式”的回答,也有“吐槽”,但是绝大部分文字,都是写作者在回顾求学历程和青葱岁月之后,所流露出的真情实感。在这些话题之下,最受网友们关注的是毕业论文致谢中,写作者对当时伴侣的提及。
在这里,数年的生活日常和有趣的互动被总结成寥寥几行字,有学霸情侣相互扶持,经历本科、硕士和博士3个阶段,最后步入婚姻的殿堂,惹人艳羡;也有人感慨,曾经被写进毕业论文致谢的人,早已不在身边。
相较于毕业论文主体所要求的客观性、逻辑性和准确性,“致谢”是整篇论文中,唯一感性的、可供自由发挥的部分。
有网友调侃,“我导师说,你的论文要是写得如致谢一般流畅就好了。”也有文字功底不错的同学会选择采用文言文、骈体文的形式总结、回顾过往的大学生活,这类致谢也常常能够获得不少网友的评论和点赞。
致谢里的导师:学业引路人
作为学生学术生涯的领路人,导师往往是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后,首先致谢的对象。
中国传媒大学硕士研究生孙瑜花了两年时间完成毕业论文。她在撰写毕业论文的过程中,写作思路数度陷入瓶颈,“才思枯竭的时候觉得写一个字都很困难”。
写作过程中经历的“低谷”状态也曾让她对论文的研究价值和研究意义产生了质疑。幸运的是,导师给予了她“独特的”鼓励,“一个优秀的歌者,不论是唱山歌还是流行乐曲,都能够应对自如,因为他掌握了最核心的唱功。比起能否提出新颖命题和研究观点,老师更关注的是学生在做研究的过程中是否得到了成长、学术思维是否得到了锻炼。”
复旦大学的何艺欣深知自己毕业论文的完成不易,致谢的撰写让她分外激动,因此这意味着她的论文即将画上圆满的句号。
去年8月,她就开始搜集、处理研究所需要的语料,并于年底提交论文。然而,导师对她花了两个月时间完成的论文初稿并不满意。她不得不全部推翻,从文献综述部分开始重写。直到今年4月初论文正式送审前,她还在反反复复地修改。
“每天的写作时间从早上8点持续到晚上11点。”导师的高要求和过往的延毕率,让她不免有些焦虑,不过“好在有家人和朋友们的安慰,还有自己那股不服输的劲儿”,现在,她期盼着用心完成的毕业论文能够拿个高分。
“撰写致谢就是对过往大学生活的复盘,我是一边哽咽一边写的。”何艺欣说,回首过去三年的读研时光,尽管经历过不少困难,自己也实现了成长与蜕变。
她说:“致谢的撰写并不意味着研究的结束,它反而能够为论文主体的写作和修改提供动力。撰写致谢的过程,给我提供了站在未来审视论文的视角,驱使着我完善论文。那时候,我突然领悟到,不能辜负那些给过我帮助的人,不能辜负曾经的自己对选题的热情和走过来的路。”
致谢里的同学:致那些一起“肝”过的日子
如今,网络上出现了一个新动词,叫做“肝”,大意是熬夜(很伤肝)地做某事。对于不少大学生来说,班级同学、舍友和同师门的兄弟姐妹,也是毕业论文常见的致谢对象。这是因为,同龄人之间互相安慰、互相激励,一同去图书馆“肝论文”的日子非常宝贵,这也是纯粹的、无忧无虑的校园时光的重要注脚。
北京邮电大学的黄彩云同学在毕业论文的致谢里,特意对本科母校的老师与同学表达了感谢,她发现自己撰写毕业论文时所采纳的思维方式同过往的学习经历分不开。“本科课堂上的案例分享,同学们关于传播现象所进行的思辨式的解读,都曾带给我学术方面的灵感。”
在北京交通大学的张策看来,硕士毕业论文的致谢更应当被慎重的对待,不同于本科阶段的毕业论文仅需要花费大四一学期的时间,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要求更高,完成的困难指数也更高,他的研究课题贯穿了整个硕士阶段。
他表示,工科的毕业研究常常要经过多道实证性的计算和测算,写程序、调整参数、数据处理、数据可视化、结果分析,“做不出成果的时候,很容易产生想放弃的念头。”他还表示,“硕士毕业之后,我就要步入社会,学生时代也随之结束。因此,毕业论文的致谢更应当被认真对待。”
孙瑜说,在毕业论文以纸质版形式被装订之前,她还想再将论文的致谢琢磨一下,毕竟这是毕业论文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2020年注定是特殊的一年,党和政府在抗疫防疫过程中的出色表现,成为不少2021届毕业生论文中的致谢对象。这或许也是记录与人类命运相关的重要事件的特别方式。
“文末搁笔,心绪驳杂”,毕业论文致谢也道出了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当写下“希望还有机会重新认识这个世界,不辜负这一生吃过的苦”,更是对坚守自我的反复提醒。
“不被人海簇拥,随波逐流。”他们用文字留下青春的注脚。(实习生 张释珍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叶雨婷)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