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 A+
走进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校史馆,一张摄于1957年的照片映入眼帘。照片纪录了1957年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等老一辈中央领导接见北京对外贸易学院等学校毕业生的情景,陈云同志位列居中。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南门、西门外镌刻的校名,诚信广场上的校名碑,端庄大气,用笔雄浑沉稳,这正是陈云同志于1984年题写。
陈云同志与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渊源和联系,在国家经贸济世、对外开放浪潮中交汇,在高水平复合型经贸人才培养的历程里紧密相连。
为“贸易强国”育新人
回首过往,风云激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肩负着“贸易强国”使命而生根发芽。刚刚诞生的人民共和国,从国民党政府手里接收下来的是一个千疮百孔的烂摊子:农业减产,工厂倒闭,交通梗阻,物资奇缺,物价飞涨,民生困苦,失业众多。国民经济能否迅速恢复和发展,极度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能否尽快度过,是关系新生政权能否维持和巩固的根本问题。
毛泽东主席和中共中央对此十分关注,指示以陈云同志为首的中央财经委员会开展了“银元大战”“米棉之战”等一系列打击投机资本、平抑物价的斗争,取得了完全的胜利,牢牢控制了“两白一黑”(大米、棉纱和煤炭),一举结束了物价猛烈上涨、市场混乱的局面,以事实打破了国民党叫嚣的“共产党是军事一百分,政治八十分,财经打零分”的谬论。毛泽东主席高度评价了这场经济领域的斗争,认为它的意义不亚于拿下了一场新的淮海战役。
新中国领导人认识到要恢复国民经济、发展对外贸易已刻不容缓,而发展对外贸易亟需懂经贸的专业人才。1950年10月,中央人民政府贸易部召开全国贸易人事会议,决定于1951年成立培养商业干部的高等学校,即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前身。正是在新中国百废待兴、百业待举的背景下,肩负着“贸易强国”国家使命和社会期盼,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应运而生。
题写校名寄深情
1953年1月,学校改名为北京对外贸易专科学校。1954年9月,合并了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系对外贸易专业的北京对外贸易学院正式开学,成为当时全国唯一一所培养外贸干部的高等学校。1960年,学校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1984年,学校拿到更名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批文。新校名题字一事受到了大家密切关注,经过校方多次讨论,最后一致意见是请久经考验的、德高望重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同志题写。
为了写出满意的作品,陈云同志以极其严谨认真的态度,共写了4遍,方从中圈出了8个较为满意的字。每一笔、每一划中,都饱含着他对学校的深情与厚爱,对中国对外开放教育事业的殷切希望,对新中国莘莘学子胸怀经世济国之志的期盼。
根据陈云同志题字原件制作校牌,1984年9月1日在南门举行了简朴而庄严的更名换牌仪式,陈云同志题写的校牌正式与公众见面。
传好重视人才培养“接力棒” 答好培育时代新人“新试卷”
陈云同志对中国对外开放事业倾注满腔热忱,对经贸人才培育极为重视,其子陈元接过陈云同志的接力棒,赓续前缘,担任对外经贸大学第三届校董会荣誉主席。
2012年,国家开发银行与对外经贸大学共建中国企业“走出去”协同创新中心,陈元时任国家开发银行董事长。在会谈中,陈元表示,通过双方紧密合作,积极为国外企业和政府部门搭建新的桥梁和平台,培养更多的走出去人才,使中国国际化、全球化发展更快,为中国经济走出去做出更大贡献。
学习陈云精神,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理论中心组学习必不可少的主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党委和师生一致认为,“陈云精神”与贸大校训精神内涵一致,靶向相同,是激烈和鞭策代代贸大人接棒前行的精神动力。学习好、传承好陈云精神,培育高素质时代新人是贸大人的使命任务,须臾不可放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建校70年来,始终与国家共命运、与民族齐奋进、与时代同步伐。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办学目标中,贸大人矢志不渝。校训“博学、诚信、求索、笃行”,充分体现了学校在服务国家经济主战场和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尤其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的责任担当,在经贸人才培养中的初心使命。
今天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是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是教育部与商务部共建高校,是一所拥有经、管、法、文、理、工六大门类,以应用经济学、法学、金融学、工商管理、外国语言文学等优势专业为学科特色的多科性财经外语类大学。70年来,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先后培育了二十余万优秀学子,活跃在经济、贸易、法律、国际事务等众多领域,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不乏卓越的政治家、外交家、金融家、国际商务专家、企业家,他们纵横捭阖,上下求索,在世界舞台上,贡献着贸大智慧,发出中国声音。(乔雪竹 张小锋)
作者:乔雪竹 张小锋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