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 A+
1951年胶东育儿所全体留影。(资料图片)
扫码查看相关融媒案例
崖子镇中心学校地处山东省乳山市西北,是一所有着厚重红色底蕴的学校。其前身凤凰崖小学于1934年成立,建校早期,学生不仅包括周围几个村的群众子弟,还有相当一部分是根据地八路军干部、战士子女。
时间拨回抗日战争时期。当时,八路军主力和党政军机关在突破日寇层层封锁中面临生死考验,被迫频繁转移。为了民族大义,有的同志不得不忍痛抛下出生不久的亲生骨肉,义无反顾地投身到民族解放斗争的最前沿。为了让战士们安心,1942年7月,中共胶东区党委决定在牟海县(今乳山市)组建胶东育儿所,选取乳娘哺育党政军干部子女和烈士遗孤,乳娘们立下了“我在孩子在”的誓言,以自己的血肉之躯保护着孩子们。
在侵华日军残酷“扫荡”的颠沛流离中,300多名乳娘和保育员养育的1223名革命后代,无一伤亡。在那个新生儿死亡率高达24%的年代,胶东育儿所的乳娘们用母爱书写了一段人间奇迹。
姜明真是“山东胶东育儿所”的乳娘之一。1942年9月,东凤凰崖村的姜明真从胶东育儿所接来刚满月的革命者后代福星,把自己的爱倾注到福星身上,直到她被亲生父母接走。
昆嵛山起义后,中国共产党在胶东建立的第一支人民武装——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继续进行革命斗争。他们先后在青山、凤凰崖等村驻扎。共产党员杨鲁光回到家乡凤凰崖村,一边从事教育事业一边传播共产主义信仰,在凤凰崖小学的孩子中播撒共产主义的星火。
如今,崖子镇中心学校距离胶东育儿所纪念馆不足4公里,和马石山十勇士纪念馆相距不过10公里,得天独厚的地域资源,为学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提供了鲜活的“教材”。
学校组织师生看望健在的乳娘及其后人,参观胶东育儿所纪念馆,学生们含泪观看专题片《乳娘》,感受乳娘“大爱无疆”精神。学生李梓茜说:“我们会以乳娘为榜样,把‘忠心向党、大爱无疆’的‘乳娘精神’,转化为爱党、爱国、爱家乡的行为!”
崖子镇中心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刘江涛介绍,学校以“乳娘精神”为基点,深入挖掘红色资源,开展特色红色教育,2016年成立“红色文化”校本教材编写小组。在广泛查阅历史资料的基础上,编写了校本教材《红色土地》,开发了红色校本课程“红色土地”和“红色圣地 大爱无疆”研学课程具体案例,按照“红色历史”“红色纪事”“红色人物”“红色传承”“红色感怀”的思路,构建了红色文化校本课程,并做到有课时、有教案、有主题。在初一至初三年级开设“红色传承”课程,列入课表,对学生进行系统的革命传统教育,把“乳娘精神”和革命传统教育在课堂中加以渗透和传承。
“现在‘乳娘精神’已在校园里闪光,我们将继续探索把红色文化内容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教育学生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刘江涛说。
作者:本报记者 武文君
《中国教育报》2021年07月13日第3版 版名:新闻·要闻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