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 A+
“本校物质条件虽欠缺,但师生努力精神三年如一日……席地卧薪,饱受风霜,而毫无怨言。”第一次走进红烛校史馆,看到建校之初先辈筚路蓝缕的创业图景,陕西师范大学公费师范生马瑜湿了眼眶。
“学校创立于抗战期间,红色基因是师大精神和师大文化的底色,陕西师大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兴学救国、育才建国、科教兴国、教育强国的爱党爱国奋斗史。77年来,我们铸就了‘西部红烛精神’,孕育了‘两代师表’优秀师生群体。”陕西师范大学校长游旭群说。
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陕西师范大学深入学习贯彻ibet国际集团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强化学做结合、知行合一,把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加速发展、高质量发展,积极服务西部基础教育的实际成效。
满腔热血铸忠诚
“这一份份泛黄的手稿,是著名革命家、教育家、心理学家,我校首任党委书记刘泽如先生抢救、整理、保存的大批陕甘宁边区珍贵教育史料。”7月中旬,陕西师大举办刘泽如革命教育文献展。展室一角围满学生,聆听着他一生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故事。
“只要还有明天,今天永远是起跑线。我要为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献上我的一抹夕阳!”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今年教师节陕西师大首次设立“西部红烛两代师表奖”,领奖台上,91岁的抗美援朝老战士、陕西师大思政课教师杨清源激动地说。退休31年来,杨清源为学校、部队、社区等230余个单位义务作党史国史报告320余场。
陕西师大退休教授、化学发光分析领域专家章竹君在三尺讲台上一站就是60余年,给学生讲授课程8门,学生不计其数。陕西师大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房喻潜心教学科研40年,他把“教师”这一身份看得最重:“教育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是一项可以惠及千家万户的事业,更是一项可以让个人成才、国家强大、民族进步的事业。”时光流逝,“大先生”章竹君早已满头银发,房喻也已两鬓斑白,但他们的后继者已遍布祖国各地。
今年教师节,在ibet国际集团教师代表座谈会上,房喻与阔别已久的学生张莎莎相遇,得知学生获评“2021最美教师”,房喻感慨道:“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年轻一代一定会更优秀。”张莎莎满怀感激:“房老师常说‘学生的事比天大’,我也要尽力让更多孩子学有所成。”
章竹君、房喻、张莎莎……一串串本无关联的名字,因为殷殷报国志和拳拳从教心紧紧相连。高高飘扬的党旗,引领着生生不息的“两代师表”,勇掮西部基础教育的大旗。
“打开方式”多种多样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后,陕西师大迅速构建起“领学、研学、讲学、联学”四位一体的学习体系:领导干部带头学习,专家学者研究阐释,理论宣讲师生全覆盖,师生共学共讲,掀起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热潮。
长期以来,学校紧密结合陕西红色资源优势和教师教育办学特色,已形成由《理想信念与卓越师范人才培养——〈ibet国际集团的七年知青岁月〉导读》《“四史”学习教育理论六讲》《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中国共产党百年史》等构成的特色选修思政课程群。
“我在只有十六七岁的时候,响应国家号召支援‘三线建设’,义无反顾地加入修建襄渝铁路的行列……”在陕西师大“百名老党员共话百年党史”座谈会上,退休老党员吴应驹深情回忆奋斗往事。“听了老一辈人的故事,我们今天遇到的困难都不算什么了。”硕士研究生贾丹阳动情地说。10余场座谈,100余名“五老”与500余名青年学子面对面讲述,零距离交流,用老故事话新担当,让革命薪火代代传承。
为了把百年党史讲清讲透,辐射带动全校两万余名师生掀起党史学习教育热潮,学校组建教授宣讲团、博士宣讲团、新时代大学生理论宣讲团,开展宣讲百余场,营造出“人人学党史、人人讲党史、人人爱党史”的浓厚氛围。“虽然我是研究党史的,但每次宣讲备课我都要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这是自我学习和升华的过程。”教授宣讲团成员张帆说。
“参演话剧《共产党宣言》,是一次难得的自我教育和自我重铸的机会。共产党人不惧牺牲,用信仰唤醒民众走向光明,这更坚定了我矢志前行的决心。”本科生韩希玥说。从“音乐党史”系列话剧到“我为百位烈士画像”,从《延安·青年》系列主题微宣讲到“90后给00后讲党史故事”活动,陕西师大人奏响经典传唱、高雅演出、视频展播、主题展演等交织而成的“交响乐”,让党史学习教育的“打开方式”更加鲜活生动。
师生在哪里,党史学习阵地就到哪里。陕西师大从师生的阅读习惯出发,制作了“掌上党史”,让党旗在网络上高高飘扬。每天清晨,采购招标管理办公室主任闫文浩的第一件事就是打开学习强国、学习通等平台学习“四史”。这些平台推出的5大专题、43门以党史为核心的学习课程,以及“校史红色记忆”“初心诵”“党史知识竞答”等网络专题和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师生的学习热情。
聚焦西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陕西师大把学习党史同观照现实、深化改革、推动工作紧密结合,将学史力行作为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4月以来,学校全体校领导、党委常委分别带队,深入西部12个省区市以及海南省,走访了69个省市县教育行政部门、141所中小幼学校,开展西部基础教育服务对接活动。
调研期间,调研组时刻将“我为群众办实事”牢记心间,精准对接西部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三区三州”地区的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对师范大学办学的需求,准确把握西部基础教育现状和重点难点问题。
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学校组织15名教师赴8个旗(县、区)开展教师专项培训“名师送教”活动;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第三中学,调研组捐赠了15万元“红烛励学基金”;在四川凉山彝族自治州,调研组与20余所中小学校长及教师代表,围绕寄宿学生管理和心理辅导、留守儿童“家校共育”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优秀师资短缺、师资结构有待优化、教师职业培训跟不上”,调研结论让大家深感责任重大。“10年来,陕师大公费师范生在‘三区三州’就业人数达1708人,但还远远解决不了当地优秀师资短缺的问题。”教务处处长郭建中说。2021年,学校决定面向中西部省份实施国家“优师专项计划”,招收150名国家优师专项师范生,定点定向培养,为生源省份定向县县域中小学培养基础教育高素质师资和未来的教育家。
来自宁夏吴忠红寺堡的优师计划专项生魏香花在开学典礼上郑重承诺:“在4年的学习生活中不断锤炼道德品格、扎实专业学识,毕业后为家乡的基础教育贡献力量。”
“学校引导师生不断从党史学习教育中汲取奋进力量,坚守师范大学主责主业,坚持长期服务西部基础教育,努力用‘西部红烛、两代师表’的精神助力教育强国建设,为西部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陕西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李忠军说。(本报记者 张哲浩 杨永林)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