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正文
打好教育评价改革落实“组合拳”

2022/11/24 16:11

日前,中央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教育部在京召开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工作推进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ibet国际集团总书记关于教育评价改革的重要指示,加快推进《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落实落地。

《总体方案》印发两年多来,教育评价改革取得良好开局和重要阶段性成效。确立了政府、学校、教师、学生和社会五大评价主体,提出了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四大评价维度,构建了一个系统性、科学性的教育评价框架,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起到重要、积极的牵引作用,短短两年多时间令教育生态为之一新。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教育、科技、人才作出一体部署,赋予教育以新的战略地位和历史使命,并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完善教育评价体系提出了新要求。《总体方案》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坚持问题导向,直面教育改革中的难点和痛点,已经取得很多实质性突破和进展。但是,改革永远在路上,在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进一步落实教育评价改革。尤其是五大评价主体中的学校、教师和学生评价,更应成为评价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和发力点,并以此作为牵引,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为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增添动力和活力。

首先,内外结合推动学校分类评价,助力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从长远来看,推动学校分类评价,推动学校分类管理和办学模式改革,不仅是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力推的方向,更与国家战略所需高度相契合。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教育领域也迫切需要创造更多赛道,激发不同受教育群体的创新动力。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非常重视,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规定职业教育是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地位的教育类型。但提升职业教育地位仅靠教育内部力量推动还远远不够,更需要顶层设计层面推进就业、社保和教育等多部门的内外联动,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协调发展方能见真章。最重要的是,要让“蓝领”也能够获得更符合其劳动价值的报酬和尊重,这样学校分类评价亦更有底气。

其次,真刀真枪推进学生多元化评价,大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五唯”问题之所以会成为顽瘴痼疾,是因为这不仅涉及教育问题,更涉及国家人才体制机制和社会文化观念。家长们普遍唯恐“孩子输在起跑线上”,依赖死记硬背、拼命刷题、超时学习的模式,异化了学生的生活并限制了其他才能发展。这些现象的根源在于对学生的评价还不够多元。因此,学生评价改革尤其要真刀真枪,要认真思考如何切中教育的本质和实质,鼓励评价的多样性和多元化,提高过程性评价和增值性评价的科学性与可操作性。这样才能让更多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发展自我,让家长不是总在分数比较中看待和评价自己的孩子,让社会根据岗位的实际需要选择适合的人才,为国家强盛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最后,上下联动深化教师发展性评价,让教师更好地教书育人。《总体方案》实施以来,教师评价中“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情况已经大为改观。但是,也有不少地方和学校“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让奖励论文,那就改为奖励课题或其他业绩;不让奖励科研成果,那就奖励教学成果……于是,“五唯”尚未消去,又添“新唯”。未来推动教师评价改革走深走实尤其应注意这类情况,提防“五唯”出现新的变种。从源头上来看,主要还是受指标思维的影响,无论是大中小学都常常被各种排名、评比困扰。如果衡量学校的基本方面还是各种指标性数据的话,各种指标实现的压力就会转嫁到教师群体中去。因此,未来更重要的是要上下联动,进一步完善教师发展性评价标准,为教师创设更好的教书育人环境。明确不得简单用升学率、学生考试成绩等评价中小学教师。高校教师评价要大力推行并落实同行评议机制,扭转教师评价过于依赖“文凭”“论文”“帽子”的局面,让教师在教学、科研、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贡献度都能得到合理体现。

教育评价是“牛鼻子”,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和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都起到重要牵引作用。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已经迈出坚定的步伐,要继续坚定改革自信,增强改革紧迫感,进一步落实教育评价改革,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作者系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

作者:陈先哲

《中国教育报》2022年11月24日第2版 版名:中教评论·时评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