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正文
坚持问题导向做好体育支教工作

2023/05/04 10:50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近日,2023年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支教志愿服务工作动员部署会举行。会议坚持以体教融合过程中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为导向,在宏观上尝试解决中西部地区体育师资薄弱、体育教师引进难、高质量社会体育组织少等问题,在微观上重点聚焦青少年群体广泛存在的“小眼镜”“小胖墩”和脊柱侧弯等体质健康问题。通过加强学校体育工作,促进青少年参加体育锻炼,使他们能在享受乐趣、增强体质的基础上,进一步健全人格、锤炼意志,从而助力新时代体教融合的深化发展。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到2035年建成教育强国和体育强国的目标任务,并提出要“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无论是整体上不断深化体教融合,还是具体到加强青少年体育工作,都需要一大批优秀的体育教师和教练员人才。他们在培养青少年的体育热情和锻炼习惯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新时代背景下,体育支教不但对推动全民健身和体育强国建设有着积极作用,也是深化体教融合、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手段和有效途径。在深刻意识到其重要价值的前提下,聚焦体育支教过程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与路径,是各方需要认真研究的时代命题。

一要不断革新体育支教的理念。体育支教是体教融合的重要组成部分,与传统的支教模式既存在一定的相似之处,又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表现出巨大的差异性和特色性。在这个过程中,既要从体教融合的整体出发,又要积极将新技术、新思维、新理念、新模式引入到体育支教中,从而实现体育与教育的理念共融、资源共享、价值共创、全面共赢。

二要不断更新体育支教的方法。体育支教主要面向的是中西部地区青少年群体,群体内部不但存在所在区域和所拥有的体育资源等方面的整体性差异,也存在着年龄不同、兴趣不同等方面的个体性差异。因此,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决这些现实问题,可以制定兼顾群体化需求和个性化需求的体育类支教课程体系,根据支教对象的现实需求进行灵活化、模块化配置;利用大数据技术搭建体育支教的供给方(相关院校)和需求方(支教对象)之间的连接交互平台,实现供需双方的精准对接和体育支教资源的优化配置;完善体育支教的效果评价体系,通过多样化的反馈不断提升体育支教活动的实际效能。

三要不断创新体育支教的路径。体育教师和教练员资源影响着体育支教活动的质量,如何激发他们的积极性和能动性是需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一方面,可以参考传统支教活动中已经积累下来的大量有益经验,通过政策、机制和具体措施进行广泛的动员;另一方面,可以调动政府、企事业单位、媒体机构等多方面的资源,增强体育支教活动对他们的吸引力,提升他们对体育支教活动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除此之外,体育支教活动也是开展思政教育的有力抓手。相关组织部门可以通过邀请奥运冠军、开展体育竞赛、参与体育节目、联动体育资源等多种方式,面向青少年群体传播中华体育精神和中华体育文化,不断提升他们的文化自信。总体来看,体育支教是推动体教融合的重要手段,只有各界资源联动起来、协同起来,才能不断开拓体育支教的新思路和新策略,帮助广大青少年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锻炼意志,从而助力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作者系北京体育大学副教授、体育新媒体系主任)

作者:刘庆振

《中国教育报》2023年05月04日第2版 版名:中教评论·时评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