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 A+
王儒雅
【内容摘要】尽管新媒体的发展已对电视媒体产生了强烈冲击,然而,电视媒体迄今为止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流媒体, 在信息的传递、共识的凝聚、观念的塑造、文化的传承等方面体现出无法取代的引领性与权威性。本文通过对电视文 化视域下传统文化传播现状进行研究后认为,以传统文化为母题的电视文艺节目,其内在表征已不再囿于“物”的局 限,真正开始步入深层次的“感知”,由对物态文化层的表达步入心态文化层的表达,也即由对传统文化视觉形象的 直接“复现”,走向对传统精神的凝练式“阐弘”,进而触及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核——审美情趣、生活理念和价值观 念,并基于此对传统文化的当代传播产生反向影响。
【关键词】传统文化;电视文化;文化消费
“没有记忆就没有身份,没有记忆就没有民 族”,在全球化与消费主义大行其道的当代,中华 民族的文化记忆是炎黄子孙在纷纷扰扰的国际社会 中形成自我认知与身份认同,是确立中华民族“我 之为我”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在经济冲击、文化殖 民与意识形态渗透的复杂当代世界中“独善其身” 的重要筹码。
“三根柱子两层楼”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 生动有趣的描述。体系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 要特征,精英文化、民间文化以及儒释道共同构建 起传统文化体系。这个文化与思想体系作为骨架支 撑起整个中国传统社会的生产与生活、政治与教育, 以及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集体之间等的社会活 动与社会关系。所以,传统文化是一个枝丫蔓延、 交缠蜿蜒的整体性架构体系,从来都不是以独立形 式存在的,诸如宋词元曲、民间美术、传统戏剧等 仅仅只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存在样态。
浸透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存在样态是包罗万象、 庞杂多样的,但不论是在其自然生发的古代,还是 在将其刻意再现的当代,它总是强劲地关联着具体 的文学形态与艺术形态。自 2001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 织公布了第一批“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作”名录开始,此后十余年间,“非物质文化遗产” 这一概念广泛传播。与此同时,党和国家也对发展 中国当代大众传媒的文艺创作提供了提纲挈领的指 导性方向。电视媒介以一马当先之势在较短时间内 推出了一系列以传统文化为母题的文艺节目,若干 标志性的电视文艺作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 过程中的作用是举足轻重的。电视文艺作品在传播 中所形成的电视文化,对当代人的价值观、伦理观、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李普曼在“拟态环境” (Pseudo-environment)理论中阐述道:“电视媒体 形成的信息环境,不仅影响人的认知与行为,并能 通过对人的认知和行为的制约而对客观现实社会产 生影响”。因此,以传统文化为母题的电视文艺节 目以文化内涵引导受众观念、引发受众注意力,进 而成为传统文化融入当代社会的前驱。
一、呼应时代要求的传统文化电视节目
(一)唤醒民族记忆
2016 年 1 月 7 日,央视出品的电视纪录片《我 在故宫修文物》在 CCTV-9《特别呈现》栏目中播 出,该片以平实的语态对文物修复进行纪实性呈现, 以年轻的目光看向古老的故宫文物,摒弃了同题材 以往贯用的宏大叙事手法,用镜头讲述了故宫稀世 珍奇文物的修复过程和修复者的生活故事。除了表 达方式的创新,较之同题材纪录片,该片在内容上 第一次完整呈现了世界级的中国文物修复过程和技 术;第一次近距离展现文物修复专家的内心世界和 日常生活;第一次完整梳理中国文物修复的历史源 流;第一次通过对文物修复领域“庙堂”与“江湖” 的互动,展现传统中国四大阶层“士农工商”中唯 一传承有序的“工”的阶层的传承密码,以及他们 的信仰与变革。随后,新媒体平台哔哩哔哩引入该 片,在自媒体人二级传播加持之下,该片迅速爆红, 激发起观众对故宫以及以故宫为代表的传统工艺文 化的兴趣与向往。
六百岁的故宫随即成为国风文创根据地,在统 一管理下,北京故宫文化发展有限公司与故宫博物 院并行运营,先进的运行机制和管理模式使故宫文创产品的开发与推广得以快速顺利推进,故宫博物 院已在网络购物平台上开设了六家相关店铺。其实, 早在 2013 年 8 月,故宫博物院就以公开征集的形式, 吸纳开发与故宫有关的文化创意作品,并生产出“奉 旨旅行”系列行李牌等文创产品,此后推出了更多 文物文创,主要是简单地复制文物,以小件产品为主。 由《我在故宫修文物》引发的社会文化导向,成为 故宫文创的有力助推。作为中国社会重要且庞大的 消费群体,Z 世代正在强势崛起,其消费观呈现个 性化,并具有兴趣优先、注重体验等多元特征,因 此其消费诉求不仅仅满足于物质需求,更体现为对 某种生活方式的追求。在互联网世代追求泛知识潮 流的趋势下,当作为泛知识头部内容的纪录片以文 化的内核、纪录片的气质,进行年轻化的全新表达时, 直接靶向命中了年轻一代的审美情趣,为此后的故 宫文物文创的发行助力......
(本文为文章截选,完整版请见《教育传媒研究》2023年第4期,本刊已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相关学术数据库)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