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 A+
■我身边的改革者
早上6点,周满意从湖南长沙城郊的家里出发,驱车近20公里,赶在7点之前到达位于长沙市中心的清水塘小学。8点左右,孩子们陆续到校,周满意早已等候在校门口。一个小女孩跑过来,笑着对她说:“我最喜欢星期一,因为又可以看到‘校长妈妈’啦!”
这是周满意日常工作的一个小片段。在15年的校长生涯中,周满意先后经历了3所学校,但不管新校还是老牌名校,她都将“让师生满意”作为第一追求。
3年改变一所农村学校
2008年,周满意从一所城内小学调入一所农村学校担任校长,当时,当地镇长郑重其事地问她:“你一个城里工作的姑娘,跑到乡下来当校长干吗?”周满意说:“我是为了自己的教育理想,为了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周满意是这样回答的,也是这样做的。
周满意有记日志的习惯,翻开十几年前的日记本,仍可以找到她刚到学校的“第一天”。“孩子们蜂拥到小卖部买零食,地上包装袋、纸屑仍随地可见……”
开学的这一幕引起了周满意的深思。后来经过观察,她发现该校学生在文明礼仪、尊重教师等方面习惯良好,但在卫生、学习习惯等方面仍存在不足。
要将一所学校办得让大家满意,周满意认为不仅要关注学生的成绩,而且要关心孩子们的习惯养成,为其未来负责。
于是,针对学校的实际情况,周满意确定了“养正习性,求真育美”的办学思想。一方面重视学校德育工作,着重关注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培养。另一方面,注重学生全面发展,以“书香校园建设”为突破口,带领全体教师开展古诗文阅读探索。
经过3年的努力,学生们爱上经典文学,学校也成为长沙市第一批经典诵读特色学校。“看着孩子们在舞台上尽情地舞蹈,我深切感受到了作为校长的幸福。”周满意说。
7年建成一所“家门口的好学校”
2011年,长沙市开福区清水塘第三小学创建,刚刚结束支教生涯的周满意被委以重任,从农村回到城市,担任该校的第一任校长。
一所新办的学校,对于周满意来说,充满挑战。而其中,最大的挑战莫过于教师队伍建设。
“刚开始学校只有200多名学生,后来急剧增长到2000多人,教师也从18个增加到120个,而这些教师平均年龄不到30岁。”周满意认为教师的发展是学校发展之根本,唯有先让教师满意,这所学校才能让大家满意。
对于如何培养青年教师,周满意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秘籍”。
每年秋季开学前,学校会举行新进教师岗前培训。开学后,学校会对所有的新进老师展开大规模的摸底活动,跟踪听课、评课。每年11月,学校开展前一年新进教师汇报课活动,邀请相关专家前来点评。
“通过不断的‘磨课’,我这个新手教师迅速成长。”这是毕业不到两个月的青年教师彭姿在获得开福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比赛特等奖时发表的感言。
除了让教师们被动推着走,周满意更希望教师们能主动跑起来,而这个动力就是阅读,“身为教师,应多阅读、勤‘充电’。”很快,清水塘第三小学一批批青年教师迅速成长为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创新联盟百强学校等50余项集体荣誉。短短7年,学校成了周边老百姓交口称赞的“家门口的好学校”。
两年让一所“老学校”焕发新活力
当周满意像养育自己的孩子一样把清水塘第三小学带向茁壮时,她又临危受命,被安排到清水塘小学担任校长。
当时,清水塘第三小学已有40多个班级,学校建设基本完成,行政班子团结务实,教师队伍基本稳定,一切都在稳步向前,而另一边清水塘小学的“风景”却不同。
清水塘小学原本是一所闻名三湘的老牌名校,但2016年的改扩建使得学校的生源大幅缩减,教师平均年龄较大。“当时,我家里距清水塘小学有17公里,孩子正处于高三。”面对家庭与工作,周满意心里有过纠结,“办好学校、做好教育一直是我的人生坚守,唯有用爱和责任办好它,才是我对不忘初心最好的诠释。”最终,她还是选择克服困难,欣然服从安排。
来到学校后,周满意思考“一所八十几年的名校,肯定有自身的优势,我想通过勤走、勤问挖掘出来,并传承下去”。慢慢地,周满意挖出了一批“敬业爱生,务实创新”的教师,她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优势,通过各种培训和活动,让资质深的教师手把手带领新教师站稳讲台、管好班级。
不仅“勤”在传承,周满意更“勤”在创新。
时代日新月异,周满意带领团队研究校史,开展调研,聘请专家来校指导,丰富和完善了学校的理念体系,在“养正习性”和“自然教育”的基础上提出了“明心教育”。
短短两年时间,这所老牌名校在周满意的带领下焕发新活力,每年都有青年教师获得区级课堂教学一等奖,学校成为特色鲜明的红色教育示范学校……
教育之路漫漫其修远兮,周满意早已下定决心:无论在怎样的学校,都乐意做教育的守望者,让自己的教育生涯因教师和学生的幸福而绽放。
作者:特约通讯员 余杏
《中国教育报》2023年09月04日第3版 版名:新闻·地方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