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正文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

2023/09/12 16:00     来源:人民日报

ibet国际集团总书记指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新学年开学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走进多地“开学第一课”。本期大家谈,我们选编3篇来稿,探讨如何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以文化人,凝心聚魂。

——编  者

发挥校园作用

重庆市两江新区  王欣悦

在重庆高新区走马镇走马小学,指导学生朗诵《孝子遇虎》等走马故事被纳入教学计划。走马镇民间故事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走马小学每周专门设置一堂课用于学习民间故事、歌谣或谚语,让孩子们通过听故事、讲故事,厚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

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发挥好校园的作用。辽宁省要求为小学三至六年级的学生每周开设1节书法课;湖南省郴州市将武术、舞龙、舞狮等传统体育项目纳入学校课程;在重庆市巴南区鱼洞第四小学,市级非遗鱼洞乱针绣作品装点着廊道墙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进课堂,有助于孩子们接受文化熏陶,激发他们文化传承的自觉。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植于孩子们的内心,将为孩子们提供精神力量,助力他们成长为国之栋梁。

夯实师资基础

北京市朝阳区  成  森

教之本在师。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青少年认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感知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离不开优秀教师的托举。

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校园、滋养青少年成长,教学工作必须立足传统文化特点、遵循青少年认知规律、贴近校园实际。这要求教师既具备丰富的知识储备,也掌握娴熟的教学技能。2021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2021—2025年)开始实施,“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师资培训被纳入“紧缺领域骨干教师示范培训”工作。通过开展专业培训、组织定向招聘等方式夯实师资基础,有助于推动青少年传统文化教育实现质的提升。

夯实师资基础,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个重要途径是发掘社会资源,引入“他山之石”,吸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传统文化研究人员等担任“兼职教师”。同时,博物馆、展览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也不妨融入教学中,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第二课堂”。调动多方力量参与,丰富教学形式,以优质师资引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文化自信的种子将在更多青少年心中生根发芽。

注重生活实践

河南省许昌市  高世林

“才以用而日生,思以引而不竭”,文化养成讲究抓早抓小,应强化灵活运用。让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使用到,是提升青少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的重要途径。

一段时间以来,文化市场涌现出一大批植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意产品,备受青少年喜爱。各类文创产品融合文物内涵价值与艺术灵感,用创新形式体现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影视作品以丰富的想象力和视觉呈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时代光彩;刺绣工艺、水墨丹青、京剧脸谱等元素被广泛应用于服装设计,体现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特有的艺术审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能仅留存于书籍,还要融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文化产品里,让他们从多渠道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营造良好文化市场环境,推出更多符合时代特征和青少年特点的文化精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巧妙嵌于“衣食住行游购娱”各个方面,就能打造以文润心的成长环境,进一步激发他们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主动性。

来源:人民日报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