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新闻传播教育智能化转型的发展进路与理性审思

2023/11/20 15:51

李华君? 吴诗晨

【内容摘要】本文认为,随着数字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新闻传播教育的智能化转型已成为必然趋势。以人工智能赋能新闻传播教育,可以助力延长新闻传播学科的生命力和独特性。与此同时,要对人工智能保持理性审思,避免因技术僭越造成诸如剥夺人的主体性地位、消解想象力等问题。

【关键词】新闻传播;人工智能;新闻教育;智能化

ChatGPT、元宇宙、云计算、大数据、VR/AR 穿戴设备等,一代又一代人工智能应用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不仅给各行各业带来了深刻变革,也改变了人类与信息的互动方式。尤其在传媒业,大数据挖掘、机器人写新闻、算法推荐、AI 主播等,人工智能与新闻业深度融合发展成为新常态。新闻传播学是一门重视应用实践的学科,随着新闻行业的智能化转型,新闻从业者也被要求进行基本能力的升级和转变。

一、新闻传播教育智能化转型的出场语境

人工智能的发展与应用改变了传统新闻业的全部流程,对传媒业态进行了重塑。在这场媒体行业的变革中,职业化新闻机构及其从业者的地位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新时期的新闻传播教育需要进行智能化转型,培养出兼具智能思维和计算能力的创新型新闻传播人才。

(一)环境焦虑: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现实挑战

1.智能机器深度介入,带来传播主体持续泛化人工智能的每一次技术革新,都会对人类的工作和生活造成全方位的改变,在新闻领域更为明显。智能机器的深度介入替换了原有岗位的劳动者和已有的劳动方式,使得传统新闻业与新闻人的价值危机成为一个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以 ChatGPT 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应用问世后,普通人也具备了与职业新闻人几乎同样的信息收集能力,随之而来的可能结果是传播主体的进一步泛化,机构化新闻媒体的专业性和权威性将受到更多质疑。

新闻业的数字化转型、社交媒体的低门槛进入都在加速着新闻生产主体的泛化。路透社新闻研究所发布的《2023 数字新闻报告》显示“在全球受访者中,有 30% 的人通过社交媒体获取新闻信息,而访问新闻网站的人只有 22%。抖音(TikTok)已经成为影响全球新闻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在接受调查的全部18-24 岁新闻用户中,有 38%为该平台的活跃用户”。以社交媒体为代表的数字平台,天生就具备去中心化的特征,这使得平台能够连接更多元的行动者参与到新闻生产、分发、消费等流程中。在平台的冲击下,专业记者、新闻编辑室不再构成新闻生产的排他性中枢,新闻日益成为一种普遍性的日常经验。

面对“万物互联”“人机共生”的智能化场景,传媒行业亟须寻找新的定位,抓紧实施媒体融合,纷纷进行转型升级,试图在智能化浪潮中,再次建立起“新闻业”与“新闻人”的价值共识。面临现有教育模式与人工智能技术之间不断扩大的落差,如何推动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更新,成为新闻学院必须要思考的迫切现实问题。

2. 新闻公共性的困境下,新闻学凸显价值焦虑

有研究指出,在社会结构固化与阶层流动停滞的趋势下,全球新闻业都面临着“代表性危机”,即新闻内容生产更多表现为“精英化”和“缙绅化”。一方面,传媒机构为了解决生存危机进行数智升级,同时加快商业化进程,在招聘时更倾向吸纳受过优质高等教育、有较高社会经济地位的专业人才。在这样的趋势下,媒体在报道中往往会选择降低对弱势群体的关心,以及对那些有争议但能够推动社会变革议题的观照,从而可能引发“代表性”和“公信力”的双重危机。另一方面,新闻业在进行数智化转型的过程中会与平台产生勾连,其公共性有可能受到资本和利益集团的侵蚀。而且,数字新闻业在新闻生产机制方面某种程度上存在不透明的技术“黑箱”问题;高度个人化的新闻分发渠道容易制造认知区隔“孤岛”;过滤泡效应会诱发极端观点和大规模语言暴力“撕裂”社会共识等,这些问题无疑会削弱新闻业的公信力,并波及到新闻传播教育领域。

(二)理论意蕴:智能新闻传播教育的内在机理

作为“虚实相融的新型互联网应用和数字化社会形态”,元宇宙为重塑教育思维、变革教学方式、推动学生创新素养注入了新的生机与活力,并催生了“教育元宇宙”(Education Metaverse)这一全新的教育形态。新闻传播教育的智能化转型,需要借助教育元宇宙构建智能学习场景,通过沉浸式、游戏化、交互性的方式,培养面向未来的、具备计算和智能思维的、全面发展的新闻传播人才......(本文为文章截选,完整版请见《教育传媒研究》2023年第6期,本刊已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相关学术数据库)

作者李华君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诗晨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学院博士研究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