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应对传播之变

——智能传播时代的中国新闻教育改革

2023/11/20 15:58

安平

【内容摘要】新闻教育是新闻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与媒介技术进步密切相关。当前,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引发的智能传播变革了新闻传播业态和新闻传播教育生态,使新闻传播和新闻教育面临着日趋严峻的形势和挑战。本文总结了智能传播时代的新闻传播业态之变和新闻教育生态之变,并提出了当下新闻教育改革的应对之策。

【关键词】智能传播;新闻教育;改革

智能传播时代,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5G 通信等新技术重构了新闻生产与信息传播流程,强力推动新闻传播业态和新闻教育生态发生变革,对新闻工作者的素养与技能提出了新要求,也成为新闻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当前,新闻人才培养技能单一、融合能力不足、新闻职业素养不高等问题被日益凸显,诸如缺乏理论支撑的媒介融合教育、无法落实的融媒体实训以及适应智能传播的新师资匮乏、信息和新闻边界模糊造成的教学过程认知混淆等等,这些已经严重影响了新闻学子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全媒体新闻工作者。由于技术的强力驱动,工具导向的倡导实用性和大众化教育的传统新闻教育理念,正在向创造导向的个性化培养多元人才和激发面向人机竞争合作、具备创造力的新闻教育理念转变。处于变局中的新闻教育,要积极应对智能传播时代的新闻传播业态之变和新闻教育生态之变:既要满足新闻行业期待,也要满足高等教育要求。

一、智能传播时代的新闻传播业态之变当人工智能技术强势进入新闻媒体行业,新闻生产中的线索发现、信息采集、新闻采写和分发、效果反馈等环节,将被重新塑造。

(一)传播技术之变人工智能在新闻媒体行业的应用,本身就是一场技术革命。早在 2015 年 11 月 7 日,新华社的编辑记者们就迎来了一位特别的同事——第一位机器人记者“快笔小新”。经过新华社技术部门持续不断地迭代开发,“快笔小新”能用“无数个分身”同时在多个现场提供新闻报道,能够根据各业务板块的需求定制发稿模板、数据自动抓取、稿件生成和各业务部门稿件编审签发,其写稿流程高效迅捷,分为数据采集、数据加工、自动写稿、编辑签发四个环节,原来编辑记者用 15-30 分钟时间完成的稿件,“快笔小新”只要 3-5 秒钟,强大的“写稿”能力和 7×24 小时不眠不休的工作状态,极大地降低了编辑记者的工作强度,提升了新闻信息的生成能力和发稿时效性,让编辑记者从基础数据信息的采写中解放出来,将更多时间用于采写深度分析稿件。在 2023 年 6 月 29 日中国传媒大学主办的“前沿探索:数字时代新闻和大众传播教育的发展与变革”国际学术论坛上,清华大学陈昌凤教授举例说一家电视台做出的 5G 智慧电台,用 5 分钟就可以生成一个为用户量身定制的广播台,而且可以一天 24 小时、一年 365 天不停地给用户发信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再一次在新闻传播领域得到了证明。

(二)传播结构之变

人工智能技术在新闻媒体行业的应用,不仅提升了新闻采编效率,也颠覆了传统意义上的新闻采编发流程,特别是对海量数据的抓取、整理和对复杂新闻的采写,如财经新闻和体育新闻等,人工智能采写快速精准,尽显优势,创新了新闻采编结构。而在新闻播报领域,AI 主播也使得新闻播报更加灵活。2018年以来,已经有 AI 虚拟主播“康晓辉”亮相央视《直播长江》特别节目,基于金话筒主持人王冠声音复刻的“央小广”出现在央广《中国声音中国年》特别节目,以及杭州电台联合讯飞智声打造虚拟主播“小西”上线杭州电台、长江日报报业集团与科大讯飞共同打造推出长江日报 AI 虚拟主播“小晴”和“小江”等等,一改往日的严肃面孔。如果与人工主播联合出镜,虚拟主播则更加新奇生动,令人耳目一新,且成本低廉,创新了新闻播报结构。智能传播目前已经为新闻媒体行业带来很多的创新和进步——根据数据分析和人类编辑的指导,自动生成新闻报道,高效、准确、有价值的智能写作机器人,正在成为新闻报道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三)传播伦理之变

传统的新闻传播,新闻工作者是新闻生产和传播的核心,其主导作用贯穿了采编播的全部环节。从采访、写作、编辑播出,每一个环节都需要采编人员把关,责任重大,工作任务量大,但是随着智能机器人编辑记者和众多 AI 主播的出现,为新闻采编人员分担了大量的基础又复杂的工作,为新闻工作者减轻了负担,从烦琐任务中脱身出来。但是同时,在“机进人退”之下,新闻工作者将只能选择在智能机器不擅长的高级领域,如实地采访和调查、深度报道、人文关怀、写作风格多变以及人类独有的想象力等方面占据一席之地。即当“专业传播者”因人工智能技术的加入,新闻传播发生了结构性转变——智能技术发现并发掘线索,自动生产新闻,依托算法技术分发和推荐至用户终端,其所产生的传播伦理之变,将涉及从新闻职业伦理到智媒信息伦理、从新闻伦理原则到媒介技术原则、从公共传播伦理到交互责任伦理等方面。同时,智能传播时代的全能型人才需求,也加速并夯实了这一伦理之变,对数据识别和鉴别、挖掘和运用的能力,正在成为智能传播时代新闻人才的必备素养......(本文为文章截选,完整版请见《教育传媒研究》2023年第6期,本刊已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相关学术数据库)

本文系 2022 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改项目“校共建视域下新闻学国家一流本科专业课程思政整体性构建研究与实践”(项目编号:SJG202221)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渤海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