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 A+
谷沛沅
【内容摘要】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教育发展的大势所趋,数字技术给教育带来全新的发展机遇,目前我国对于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大学生网络社会心态引导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数字化转型赋能大学生网络社会心态引导。因此,在正确认识教育数字化转型以及网络社会心态的前提下,分析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大学生网络社会心态引导面临的困境,从价值规范、法律规制、思维转变、能力增长的角度提出应对困境的有效举措。
【关键词】教育数字化转型;大学生;网络社会心态引导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推进教育数字化”,①教育数字化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的创新与发展必然要与数字技术相结合,但目前我国教育数字化转型处于探索起步阶段,在许多方面仍面临诸多困境。教育数字化转型影响着中国教育的方方面面,尤其是处于“拔节孕穗期”的大学生。教育数字化转型对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来说大有裨益,但也给大学生网络社会心态的引导带来诸多挑战。因此辩证看待教育数字化转型,解决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大学生网络社会心态引导面临的困境,对于大学生网络社会心态培育具有重大意义。
一、教育数字化转型中大学生网络社会心态引导的认知前提
(一)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内涵教育数字化转型是指将数字技术融入人类教育领域并且从根本上转变其结构形态、运行模式、行为观念的变化过程,是数字技术与教育活动整合后的教育信息化的高阶形式。教育数字化转型转变的不仅是技术层面,而是一种量身定制的可以让人全面自由发展的教育方式,在数字时代形成一种全新的教育生态。
教育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大事,教育数字化转型虽然与其他领域的数字化转型有着技术共通之处,但是由于教育的特殊性,教育数字化转型中不可忽视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转型的重点应该放在教育本身提升而非与教育相关的其他领域;二是数字技术服务于教育,而非追求经济价值或是搞技术崇拜;三是应以教育质量提升作为主要任务,而非将项目的完成度作为考核指标。总体来说,教育数字化转型的重点应该放在教育主体的关系、教育模式以及教育质量等方面的积极转变,而非在教育产业追求高投产比以及技术崇拜。
(二)网络社会心态的相关理论
1.网络社会心态的内涵网络社会心态由“网络”和“社会心态”两部分构成,其核心内容仍然属于社会心态的部分。学者大都将社会心态的定义与内容运用于网络空间,据此余建华将一定时期内存在于网络社会或网络社会群体之中的社会认知、社会情绪、社会价值观和社会行为倾向的总和称为网络社会心态,之后的研究大多沿用这一定义。
2. 网络社会心态的影响因素剖析网络社会心态的影响因素是干预网络社会心态的前提和基础,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分析:宏观层面的网络生态、中观层面的网络社群以及微观层面的个体特征。
首先,宏观层面的网络生态与网络社会心态相互建构。一方面,网络社会心态是基于现实社会的真实场景,无法摆脱社会大环境对人的影响或束缚;另一方面,网络平台可使用数字技术来塑造或者引导各种社会心态,而群体的社会心态又影响着网络生态。
其次,中观层面的网络社群也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网民在社群中的角色和地位,以及网民平时接触到的信息传播途径,都会影响到日常网民接触到的信息,从而影响其心态、情绪以及观点。一方面,现有的网络社会心态可能造成社群壁垒;另一方面,网络社群形成后会稳定且长期地影响网络社会心态。最后,微观层面的个体差异对网络社会心态产生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已有学者对网民进行问卷调查得出结论,网民的身份背景、文化程度以及平台使用情况对他们的心态产生明显的影响。
这三个层面的因素层层嵌套,厘清其对网络社会心态的影响才能把握网络社会心态的总体特征......(本文为文章截选,完整版请见《教育传媒研究》2023年第6期,本刊已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相关学术数据库)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大数据背景下的集体记忆与政治认同研究”(项目编号:22AKS013)、 郑州大学党的建设研究中心 2021 年招标重点项目“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社会记忆”(项目编号:ZZUDJ2101104)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郑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