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2022 年网络素养研究综述

2023/12/18 15:20

方增泉? 祁雪晶? 元? 英? 秦? 月? 刘山山

【内容摘要】提升全民网络素养水平是顺应数字时代要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网络强国的必由之路。本文探究了国内外网络素养的研究文献,从概念辨析、理论视角以及影响因素的脉络梳理了该主题的研究现状,运用CiteSpace 软件进行可视化呈现,比较全面地展示了网络素养研究的图景和未来发展趋势。

【关键词】网络素养;媒介与信息素养;文献综述

一、网络素养概念辨析

1994 年,美国学者麦克卢尔(McClure)最早提出“网络素养”这一概念,用来定义个人识别、访问并使用网络中的电子信息的能力,并指出信息素养是网络素养、媒介素养和计算机素养及传统素养的结合。随着媒介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并应用于实践,网络素养的内涵被进一步廓清。1999 年,学者赛尔夫(Selfe C.)将“网络素养”的概念进一步细化,认为“网络素养”不仅仅是个人使用计算机、网络的技能,更包括个体的价值观、实践技巧等一系 列 操 作。2000 年,Silverblat 总 结 出“ 网 络 素养”包含可以决定自己的网络消费、知道网络传播的基本原理、认识到网络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可以分析和探讨网络信息的策略、提升网络内容的享受、理解和欣赏能力以及解读网络媒介文本和文化这七个方面的能力。Savolainen 用了“网络能力”(Network Competence)一词,他认为,网络能力包含四个方面:互联网信息资源中的知识、使用工具获取信息的能力、判断信息的相关性的能力、沟通能力。

在网络持续迭代变化的背景中,个人如何在网络世界中认知网络、使用网络、管理网络等成为网络时代的新课题,基于网络环境的网络素养逐渐受到重视。2002 年,卜卫提出,网络素养的培养应该使青少年能够建立对信息批判的反应模式、发展关于媒介的思想、提高对负面信息的免疫能力、学会有效地利用大众传媒帮助自己成长、使用和管理计算机网络、创造和传播信息以及保护自己上网安全的能力。陈华明等认为,“网络素养是网络用户正确使用和有效利用网络的一种能力,是在与网络的接触与交往中所习得的技巧或能力,是现代人信息化生存的必备能力”。贝静红在网络使用基础上从个人对网络的认知、批判、管理等综合层面延伸了网络素养概念,将网络素养视为网络用户基于对网络知识理解的素养,网络的正确运用与有效应用,合理利用网络信息,服务于个体成长的综合能力。黄永宜认为,网络素养既包括基本的网络知识,又包括利用网络获取资讯的技能,也包含了网络信息价值感知、判断与筛选能力、解构网络信息能力、认识网络世界的虚幻性、树立网络伦理观念、对网络交往以及对网络双重性作用的理解能力等。

Livingstone 认为,网络素养四个方面的能力主要是指人们接近、分析、评价和生产网络媒介内容等能力,这四个方面的能力不是此消彼长的,而是相辅相成的。美国学者 Howard Rheingold 创造性地将网络素养分为五个层面,即注意力、对垃圾信息的识别能力、参与力、协作力和联网智慧,并认为这五种网络世界的必备素养甚至具有改变世界的力量。韩国学者 Kim 和 Yang 将网络素养分为网络技能素养和网络信息素养,认为网络技能素养是使用互联网所需要的一系列基本技能,网络信息素养则是个人筛选信息以达到某种需求的能力,包括搜索、收集、理解和评估内容。李宝敏从心理学角度将青少年网络素养分为知、情、意、行多个维度,认为青少年网络素养的形成过程,是促进青少年“知、情、意、行”协调整体发展的过程。2017 年,在中共北京市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办公室的指导下,千龙网首创性发布了《网络素养标准十条》,包括网络基本知识能力、网络的特征和功能、高度网络安全意识、网络信息获取能力、网络信息识别能力等。王伟军等人基于网络对青少年影响的视角,认为网络素养指的是个体网络生存与发展的综合素质,具体应该包括网络知识、网络辩证思维、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和社会交互五部分内容。田丽从认知、观念和行为三个层次出发,将网络素养分为信息素养、媒介素养、交往素养、数字素养、公民素养和空间素养等六个方面,认为网络素养包括了网络作为信息工具、媒介、新的生产生活空间所体现的网络知识、态度与行为的反映,同时涵盖网络利用与风险防范两大方面。

网络素养与媒介素养、信息素养等概念之间的关系也是许多学者关注的课题。早在 1994 年,McClure 认为信息素养是网络素养、媒介素养和计算机素养以及传统素养的结合(如图 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2013 年发布了《全球媒体和信息素养评估框架》,对于“媒体与信息素养”(Media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定义为一组能力,使公民能够使用一系列工具,以批判的、道德的和有效的方式获取、检索、理解、评估和使用、创造、分享所有格式的信息和媒体内容,以参与和从事个性化、专业化和社会化的活动。部分欧美发达国家则倾向于使用“数字素养”(Digital Competence)一词,用“数字”代替“信息”,可以更突出现代信息技术不同于过去信息技术的数字化实质。喻国明认为,如今的网络包含数字技术、资源整合、信息传播等多个维度,网络素养也应该是包含媒介素养、信息素养、数字素养的一种更加广泛的研究范围,应该站在更加宏观的角度上去理解网络素养......(本文为文章截选,完整版请见《教育传媒研究》2023年第1期,本刊已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相关学术数据库)

本文系 2021 年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课题“智媒时代大学生网络素养模型构建及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31042212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方增泉系北京师范大学教育新闻与传媒研究中心主任、新闻传播学院研究员;祁雪晶系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助理研究员;元英系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讲师;秦月、刘山山系北京师范大学新闻传播学院硕士研究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