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主流媒体“新闻+ vlog”内容生产的内在逻辑及其未来进路

2023/12/18 16:08

孙? 浩? 巩? 奕

【内容摘要】“新闻+ vlog”模式是主流媒体进行新闻报道模式改革的创新尝试,是在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传统新闻实践与新媒体内容样态进行互联融合的产物。本文从传播主体单一且固化、信息传达片面化及新闻价值浅薄化三方面对“新闻+ vlog”的发展桎梏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打造多元化 vlogger 阵营、构建新闻叙事网、勾勒新型新闻传播矩阵三种未来发展进路,以期为完善全媒体内容建设,助力打造新型主流媒体传播体系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新闻+ vlog”;新闻报道;媒体深度融合;内容生产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为《意见》)提出:“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体制机制、政策措施、流程管理、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快融合步伐,尽快建成一批具有强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新闻 +vlog”以实现新闻价值为目标导向,将专业的新闻叙事内核融入到 vlog 这一载体中,是在媒体深度融合背景下诞生的新型内容产品。例如,《人民日报》于 bilibili 弹幕网站中发布的《记者 vlog:化身外卖员,在上海街头送药送物》,以vlogger 送药送物的经历为主线,反映了疫情时期上海人民的生活环境与生活状况。

目前“新闻 +vlog”依然处于融合实践的探索阶段,但其在塑造主流媒体新形象,扩大主流媒体新闻影响力层面已初见成效。为激发其发展潜力,探索媒体融合的有效路径,有必要对“新闻 +vlog”的生产、传播方式及发展难点做出比较准确的描摹和深入剖析。

一、拟仿型的内容生产逻辑

塔尔德在其著作《模仿律》中提出,“一切事务,不 是 发 明, 就 是 模 仿。”

 vlog 起 源 于 YouTube 平台,后经留学生群体引入国内,多投放于微博、抖音等新媒体平台,是孕育在新媒体土壤中的内容形态。作为新媒体内容样态与传统新闻实践的糅合,“新闻+vlog”大多拟照传统 vlog 内容制作逻辑进行内容生产,通过展现记者或其他新闻事件相关人员的日常影像达到隐性传递新闻的目的。例如“康辉 vlog”,通过展现康辉在各大新闻报道一线的工作画面,同时配合康辉本人对新闻事件的解说分享,实现新闻价值的柔性输出。“新闻 +vlog”承袭了 vlog 的基本特征,但作为新闻报道又带有纯粹生活展示型 vlog 所不具备的价值特征。

(一)内容选择:微观视角切入宏大主题

作为社会舆论的引领者,主流媒体一般要以宏观视角把控全局,但传统的新闻报道模式与宏大视角相叠合往往会忽视个体的存在,为受众留下“居庙堂之高”的印象。而“新媒体是‘以人为根基’的文化,需要激发用户的参与,重视人的视角、人的情感与人的体验”。诞生于新媒体土壤的 vlog 天生具备对感性的个体关注偏向,在视频中 vlogger 或将镜头对准自己,向观众展示自己的生活片段,或将镜头转向所栖身的环境,引领观众“看己所看,感己所感”。

“新闻 +vlog”遵循了主流媒体的宏大主题的选材需要,又融合了 vlog 个体的、感性的价值特征,展现 vlogger 视角下的宏大事件的微观面貌。《央视新闻》出品的《大国外交最前线》系列 vlog,展示了记者视角下的大国外交场景。同时镜头关照了幕后被忽略的个体,如一遍遍检查场地的工作人员、凌晨就在场外等候的记者等。以微观视角切入宏大事件,由宏大事件再落回推动大事顺利完成的微小个体,既切合了主流媒体的责任定位,又暗合了以人为本的新媒体文化调性,更能引起用户共鸣,拉近与观众的距离,引导用户关注国家大事。

(二)内容生产:参与式内容建构

社会学家兰德尔·柯林斯在他的互动仪式链理论中提出“社会结构的基础是互动仪式链,互动是社会动力的来源”。“用户基于个人兴趣发现和关注目标群体的 vlog 作品,以期获得身份认同和群体归属感,并与 vlogger 在生产、分发、互动、消费中形成虚拟空间的身体共在,从而产生共享的情绪与情感体验。”从这个意义来说,vlog 完成了传受双方共享的互动仪式链,引导用户付出情感能量,形成较为稳定的情感链接,更具粉丝黏性。

相比于传统新闻报道,“新闻 +vlog”具备非线性、参与性强的特点。前文中提到 vlogger 多采用面向镜头或分享视野的视角,当 vlogger 面向镜头时,神态、动作得到自然展现,为观众营造了一种面对面互动的情境;而当采用分享视野时,传受双方关注点相同,易形成共鸣。同时,vlogger 在拍摄过程中通过提出问题、预留悬念等方式积极引导用户参与到文本构建过程。用户通过观看与评论留言等反馈形式进行 vlog文本的二次制作,bilibili 平台所采用的弹幕机制更是为观众提供了瞬时性的互动渠道。制作者再通过评论、弹幕、点赞等可被量化的数据为参考进行下一次的内容制作。由首创环节到二次制作,“新闻 +vlog”始终贯彻参与式、非线性的价值特点,既拥有新闻信息作为生产资本,又能够实现情感的交互流动,从而完成“传受一体”的参与式文本建构......(本文为文章截选,完整版请见《教育传媒研究》2023年第1期,本刊已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相关学术数据库)

本文系山东省社科规划课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节目对外话语传播能力提升策略研究”(项目编号:20CXWJ03)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孙浩系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巩奕系曲阜师范大学传媒学院本科生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