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科幻动画视角下国产科教片的当代审视

2023/12/18 16:25

张启忠

【内容摘要】国产动画历史研究,一般以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等制作的动画片为文本。而有很多动画段落的国产科教片,不仅可纳入国产动画的视野,且有助于国产科幻动画的创意。本文总结了国产科教片中的动画样式,梳理了其动画构思与动画创意模式,提出了科教片对于科幻动画创作的促进建议。

【关键词】科教片;科幻动画;仿像

基于新中国成立以来动画片、故事片、科教片的类型划分,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等制作的动画片,成了国产动画史研究的唯一文本。其实,这种分类早在 2009 年就遭到了云集科幻想象、数字特效、动画技术的美国电影《阿凡达》的挑战,动画与故事片之间的分别日渐减损。

20 世纪 50 年代至 1995 年,很多国产科教片中不仅有动画片段,甚至还有动画科教片的文本。故将国产科教片纳入国产动画史的研究,审视其当代的价值应该有助于提升国产科幻动画的创意水平。

一、国产科教片中的动画文本

新中国成立时,民众识字率极低,为了普及农业、工业、科技等知识,中国农业电影制片厂(1949 年)、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1953 年)、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1960 年)相继成立,都设有动画制作部,并成为国产科教片生产的骨干。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 60 年代初拍摄了《金小蜂与红蛉虫》《知识老人》(1962 年)等科教片。其中《知识老人》采用了“动画与真人结合的方式表现知识老人、小朋友和拟人化的空气娃娃对话,甚至请拟人化的氧气用歌声来回答小朋友的问题,既有童趣,又准确地传递了科学知识,同时也不会将知识老人误会成是神话人物”。“文革”之后,上海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运用动画、显微镜、摄影等手段拍摄了《中国冰川》《试管苗》《地壳运动》《蜜蜂王国》《细胞重建》等。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不仅有类似的作品,更是在高科技、历史考古等题材方面,独树一帜。

到 20 世纪 90 年代初,由于电视的普及和录像业的兴起,以及各种文化生活的丰富,电影观众数量暴跌,电影业面临经济困难的巨大压力。新中国成立至 1995 年间,中国电影生产故事片 7670 部(其中舞台艺术片 470 部)、新闻纪录片 1240 部、美术片 650 部、科教片 4800 部。科教片的数量是美术片的 8 倍。

但国产科教片,一直处于被国产动画研究规避的状态。本文将梳理此时段的国产科教片中的动画创作,辨析科教片与动画片间的异同。

二、国产科教片中的动画样式

科教片中的动画展示了“清晰、明了、准确的科学内容”。对于一些时过境迁的、过于微观或者宏观的知识,不得不靠动画来呈现。

(一)对自然现象的仿像

仿像,即通过动画或者动图,再现那些无法直观的结构、运行机制等。科教片《内燃机》(1962 年)以二维手绘的黑白动图,展示了汽车内燃机的剖面结构、活塞运动以及各个环节的联动。《崛起的第三金属——钛》(1985 年)借助动画展示了钛金属表面形成了氧化膜后,具有很强的防腐性。而《都江堰》(1980 年)则通过动图与实景互为叠映,展示了都江堰的地形、鲨鱼嘴的分水、泄洪、排沙的原理。《遥感》(1980 年)用动画,揭示了飞机通过天线向地面发射微波,再接收从地面返回的微波,测试地面浅表的地貌和地形图。而《蜜蜂王国》(1981 年)借助图标,勾连了三叶草、雄蜂、老鼠、猫之间的生物链。上述科教片中的原理展示相对简单,而《古潜山油田》(1975 年)采取了动画与实景相衔接、动画与实景合成、实景与特技、模型结合等方法,展示了不同地质年代地壳的变化以及古代潜山油田形成的过程。

(二)对自然机理的拟人化比喻

动画拟人化的技法,多用于解释一些过于深奥或者前沿性的科技知识。而将“动画拟人化”作为叙事的科教片,则应归属科教动画片。面对一个视觉形象匮乏且时过境迁的事件,又不能采取扮演的方式来虚假追述,《生命与蛋白质——人工合成胰岛素》(1980 年)只能把氨基酸幻化成一个个动画小人,经过重重困难克服无数拉错手的错误,才使小人按 1、2、3……顺序正确拉起手来,再将两条长龙(A、B 链)连接。世界上第一例人工合成胰岛素研制成功了。该片获 1980 年文化部优秀影片奖,1981 年第一届金鸡奖最佳科教片奖。《神奇之果——沙棘的开发与利用》(1984 年)中,曼妙起舞的浅粉色少女代表人体的酶,而用光头黑衣人来代表有害的自由基,穷凶极恶的自由基持枪对酶发起了攻击,而沙棘中的营养物质帮助酶战胜了自由基。《小水珠讲故事——啊,三角形》(1987年)用一个“三角”的动画形象贯穿全片,通过木楔、滑梯、斧头、螺旋和盘山道等实例讲解了三角形的原理及其应用......(本文为文章截选,完整版请见《教育传媒研究》2023年第1期,本刊已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相关学术数据库)

本文系 2020 年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重大项目“新时代中国动画艺术知识体系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ZD20)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