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正文
以宏观视角探讨民国初期的新闻专业主义思想

2024/01/02 10:52

戴文静

【内容摘要】民国初年是中国本土新闻专业主义思想的萌芽时期,特殊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转型之下孕育出以黄远生、邵飘萍等人为代表的一批“新”报人与“新”职业理念。本文力图把他们的实践活动整合于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下,分析中国新闻专业主义理念诞生的历史条件与时代局限,为当代新闻专业主义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新闻专业主义;民国时期;黄远生;邵飘萍

民国初年社会政治环境复杂多变,制度体系新旧糅杂,社会思想活跃,特殊的时代背景和社会转型之中孕育出当时的中国特殊语境下的一批“新”报人与“新”职业理念。笔者发现,以往的研究多从微观的视角考察民国时期单个报人的新闻专业主义理念和实践,而忽视了宏观社会背景给民国报人打下的时代烙印。本文既分析民国时期以黄远生、邵飘萍为代表的报人所体现出的新闻专业主义思想,更把他们的实践活动整合于当时的社会大背景下,探讨新闻专业主义思想萌发的历史条件,以便结合现实语境为中国当代新闻专业主义所面临的困境提供某种破题思路。

关于专业的定义,社会学家布朗德士曾作过一个经典的表述,他认为,专业首先是一个正式的职业;其次,需要丰富的知识和特别的岗前训练;再次,专业不是从业者单纯的谋生工具,而是为他人甚至社会多数人服务。

新闻专业主义理念产生于 19 世纪中后期的美国,其核心理念是新闻自由和客观性原则,而新闻自由是新闻专业主义的前提条件。下面笔者具体分析民国初年新闻专业主义的形成条件。

一、新闻专业主义思想的形成条件

(一)政治条件

在一个成熟的政权体制下,国家对新闻业的管控是相对比较严格的。而民国时期,政局动荡,皇权政治已经分崩离析,政党政治开始登上历史舞台,并进行了早期实践探索,揭开中国政党史的序幕。民国初年政党繁多,复辟派、立宪派、革命派、共和派接踵而至 , 甚至还有一些摇摆不定、捉摸不透的中间派。结社自由的确立使社会上持各种政治主张的人都能够找到与自己政治理念相近的政党,从而寻求政治庇护。

(二)法律条件

辛亥革命后,受西方民主思想影响,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派坚决反对清王朝对民众思想言论和自办报业的禁锢,清政府时期颁布的《大清报律》《大清印刷物专律》也随即被废除。尤其在孙中山签署了废除内务部的《民国暂行报律》的命令后,报业的创办和发行已经没有法律上的限制和约束,民国报业进入了新闻“绝对自由”的时代,民国时候,租一间房,找两张桌子,备齐剪刀和糨糊,就可以成立一家报社。《京报》起家的时候就只有两个人,邵飘萍自任社长,潘公弼则为报社编辑。

(三)经济条件

没有经济上的繁荣和自由,所谓新闻自由也就只能是“水中月”“镜中花”。中国的经济和新闻媒体业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都有很大的发展。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北洋政府时期统治阶级忙于战乱,其管控能力的薄弱使得民间经济和民营媒体快速发展起来。事实上北洋政府忙于与各派军阀进行军事战争的同时,似乎并没有忘记发布各种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据有关数据统计,1912—1916 年间北洋政府所公布的有关发展实业的条例、章程、细则、法规等共有 86 项之多,主要包括简化企业注册手续、提供资金信贷、减免捐税等,涵盖领域包括了矿政、农林、工商、渔业等各方面,虽然这些条例、细则尚未完备,有些规定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认真执行,但依然在理念和实践为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开了绿灯,有力地改善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环境。

经济的繁荣发展为新闻事业赢得言论自由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史量才创办的《申报》实行企业化经营,依靠广告与销售发行获得收入,报社里的所有工作人员除了薪资和分红外,不允许接受机构和个人的资助。仅 1930 年 2 月至 10 月,《申报》就开了九次天窗,并且成为望平街(上海“新闻一条街”)上唯一拒绝国民党官方派员进驻的报纸。而这份底气则来自于《申报》从未接受政府分文津贴。

(四)文化的变迁

民国成立后,制定并颁布了一系列新的大、中、小学章程和规则,用“培养国民道德”代替了清朝“明伦理爱国家”的旧教育宗旨。⑤而民国成立后的首任教育部长蔡元培更是对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改革,推动了社会思想的解放。文化的变迁促使民主与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人们对新闻自由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更强的呼吁,即使在袁世凯专政时期也不得不在表面上尊重新闻界。

(五)报业由“行业”向“职业”转变

民国时期阶级跨越已经没有法律障碍。19 世纪中叶之后,随着清政府中央权力的萎缩,地方绅权开始急剧扩张,逐渐形成了国家权力以外的一块“飞地”——公共领域(亦可称之为“市民社会”)。同时,民国初年“学而优则仕”的观念进一步被打破,许多文人甚至放弃科举仕途之路 , 投身报业。

虽然在某种程度上,传统士大夫和现代知识分子都属于“文化贵族”,而且与政治关系密切,但两者区别在于:传统士大夫本身也代表着官僚阶级,既是统治阶级也是被统治者,生存依附于政治;而现代知识分子虽然也与政治关系甚密,但来自于不同的阶级和阶层,而且“并不能被垄断教化”, 在“做官”之外有更多选择,可“以知识、思想和文化的生产和传播作为职业”。“中国第一个记者”黄远生的选择就是中国近代知识分子角色转型、职业多元化的一个缩影。虽然出身书香世家,曾高中进士,可是黄远生还是主动放弃了当官的资格,留学日本学习法律。之后虽为生计不得不踏入官场,但在辛亥革命之后却主动弃绝功名加入新闻界......(本文为文章截选,完整版请见《教育传媒研究》2023年第2期,本刊已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相关学术数据库)

作者系中国教育电视台新闻中心记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