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教育传媒研究 >正文
中国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视角下的华夏传播学

——2022 年度华夏传播研究综述

2024/01/08 12:53

张艳云

【内容摘要】本文基于 2022 年度华夏传播的相关研究成果,通过梳理华夏传播研究的学术动态发现,构建中国本土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成为传播学学科发展的重大议题,在此背景下,华夏传播学学科主体意识凸显,成为传播学研究的“显学”。同时,华夏传播学继续深耕中国传播实践,梳理提炼传播学的中国概念、中国范畴,进而形成中国本土的传播理论。

【关键词】中国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华夏传播研究;学科主体性

中国当下传播学的学术理念、研究方法、学科体系“西化”现象依然显著,总体上还缺乏对中华文化和中国传播实践的深入系统观照。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拥有西方传播学骨架的中国传播学科已经很难指导和解释中国当下的传播实践活动。学科理论和中国传播实践的脱节凸显了传播学的“中年危机”。加快构建中国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成为解决传播学“中年危机”的良方。中国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实践路径和华夏传播研究主旨不谋而合。20 世纪 80 年代,随着传播学在中国大陆的引入,华夏传播研究便悄然开始,黄星民、吴予敏就是杰出代表。而 1993 年,有组织的华夏传播研究从厦门大学起航,聚焦中国传播文化的研究富矿,提炼中国本土的传播智慧和传播观念。经过近三十年的研究积淀,华夏传播研究从萌芽期不断走向成熟,立足于中国社会的传播实践,研究视野不仅仅局限于中国传统社会,而是聚焦于中华文化传统的大语境。本文在中国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的视角下梳理 2022 年度华夏传播学在本土概念、本土范畴和本土理论的建构,以及在政治传播、媒介传播和国际传播等领域的研究成果。

一、破茧之路:华夏传播学学科主体意识凸显

2022 年华夏传播学学科主体意识得以凸显,成为传播研究中的一门“显学”。这种转变得益于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国家关于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方针政策。2022 年 4 月 25 日,ibet国际集团总书记在考察中国人民大学的讲话中指出,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归根结底是建构中国自主知识体系。中国的传播学长期沿用西方的传播理论,构建中国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成为本年度传播学发展的首要议程。中国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设要求回溯数千年的中华文化,华夏传播学正是基于中华文化传统这座富矿之上所开展的研究,“文化传统偏向”和“实践偏向”的华夏传播学自然成为构建中国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进程的“排头兵”,华夏传播学学科的主体性也在本年度得以凸显。同时,也得益于华夏传播学近四十年的沉淀。自传播学本土化以来,学界前辈们在理论探索方面奠定了很好的基础,基于中华文化传统实践相继提出了圈层传播模式、风草论、礼乐传播论、接受主体性与辩证传播观、“共生交往观”“水舟论”“生活媒介”等新观念、新概念,丰富了华夏传播理论思想,“对于今天的传播学研究来说,很多诞生于工业时代的传播学概念,放在今天的网络时代或信息时代中,已经变得不和谐不适用”,华夏传播学四十多年的研究成果恰恰可以填补缺位,为当代人类传播实践、交往之问提供中国方案。

二、蝶变之路:华夏传播学学术体系建构

2022 年是华夏传播学蝶变的机遇期,随着中国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加速,本年度华夏传播学在中国传播观念、范式研究方面继续拓展,为传播学学科建构提供理论基础,同时,在华夏传播学的 “特色领域”摸索出新的研究视角和研究思路。

( 一 ) 传播学自主范畴理论研究

传播学自主知识体系建构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这一系统工程的核心要素是概念的产生和范式的形成。“范式是一个成熟的科学共同体在某段时间内所认可的研究方法、问题领域和解题标准的源头活水”,对于中国传播学来讲,首先构建起支撑其理论框架的概念、范式是本年度传播学研究的基础面向。本年度在学者的共同努力下,华夏传播在理论知识体系的研究上不断丰富,取得了新的突破和进展,不仅形成了华夏传播的观念体系和范畴体系,而且形成了“水舟论”“圣贤传播论”等重要理论......(本文为文章截选,完整版请见《教育传媒研究》2023年第3期,本刊已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相关学术数据库)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华夏文明传播研究的观念基础、理论体系与当代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9BXW05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系四川省川北医学院外国语言文化系讲师、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访问学者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