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CGTN 相关实践为例
- A-
- A+
遇千惠
【内容摘要】新时代,主流媒体开展国际传播工作面临新挑战。本文分析了当前国际传播环境的新变化,以 CGTN 相关实践为例探究了新时代主流媒体开展国际传播工作的新路径。
【关键词】新时代;主流媒体;国际传播;CGTN
2021 年 5 月 31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国际传播工作进行集体学习。ibet国际集团总书记在主持学习时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国际传播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下大力气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形成同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为我国改革发展稳定营造有利外部舆论环境,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积极贡献。”之后,ibet国际集团总书记又在党的二十大和 2023 年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对国际传播工作作出重要指示。ibet国际集团总书记对国际传播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擘画了新时代我国国际传播工作的新蓝图,主流媒体应以此为指引和遵循,敢于直面因国际传播环境变化带来的新挑战,勇于探索国际传播工作新路径,不断开创国际传播工作新局面。
一、新时代国际传播环境的新变化
新时代新征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关键时期,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在此大背景下,国际传播环境发生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多元化的传播主体
传统的国际传播主体包括政府、媒体、智库、大型企业等。政府是国际传播的主要推动者之一,通过外交、文化交流、贸易等方式进行国际传播;媒体是国际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包括传统媒体和社交媒体等;智库是以学术创新和交流的方式推动多元文明交流互鉴的重要载体;大型企业通过自己的传播团队或公关团队,负责与消费者、投资者、合作伙伴等进行沟通和交流。随着社交媒体和自媒体等数字媒体的普及,非政府组织、公民个体和虚拟主体等与传统国际传播主体一道,构成了国际传播的多元化传播主体,这使得国际传播的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多样。非政府组织和公民个体可以通过各种方式进行国际传播,例如通过社交媒体、国际会议、发表文章等方式;虚拟主体则包括网络红人、微博大V 等,他们可以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和粉丝数量进行有效的国际传播。
(二)互动性的传播方式
当前的国际传播不再是单向的灌输式传播,而是双向的互动式传播。受众不再只是被动接受信息,而是可以通过社交媒体等平台参与到信息传播过程中,使得传播效果更加实时、精准。在国际传播中,互动性的传播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利用微博、Facebook、Twitter 等社交媒体平台,与受众进行实时互动、回答问题、发表评论、分享观点等。二是通过在线调查和民意测验方式,了解受众对某一话题或事件的看法和态度,从而与受众进行互动和交流。三是通过在线论坛、网络研讨会、视频会议等虚拟社交活动,与受众进行实时互动和交流,讨论某一话题或事件。四是通过点击广告、填写表单、参与竞赛等互动广告方式,吸引受众参与和互动。上述方式既可以增强国际传播的效果和受众的参与感,也可以根据受众的反馈和行为进行优化和调整,以满足不同国家和地区的需求和文化差异。
(三)微观化的传播内容
随着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长,受众的注意力变得越来越分散,他们更倾向于接收简短、有趣且与自己相关的信息。因此,国际传播的内容也变得更加微观化,以适应受众的需求。微观化的传播内容注重传递能够触动人的细节和情感,以微观故事、个人经历、情感表达等方式,增强受众的代入感和共鸣感。具体而言,一是通过讲述具体、生动的微观故事,传递信息、表达观点、增强情感共鸣。例如,通过讲述一个普通人的生活故事,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文化、社会现象或历史事件等。二是通过分享个人经历和感受,与受众建立情感联系和共鸣。例如,通过分享一个旅行者的见闻和感受,传递不同文化和风俗习惯的碰撞和交融。三是通过情感表达的方式,传递信息和观点。例如,通过表达对某个国家或地区的热爱和情感,增强受众对该国家或地区的认知和好感度。微观化的传播内容更加符合现代人的信息接收习惯和需求,能够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传播生态。
(四)共通互融的传播理念
新时代,国际传播不再是各自为政,而是越来越注重不同国家和文化之间的共通互融。具体呈现以下特点:一是尊重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差异和价值观差异,不强求一律,而是注重在差异中寻找共同点,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二是强调人类共同点和普遍价值,通过寻找共同点和共鸣点,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包容。比如,通过关注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如环境保护、气候变化等,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理解和包容。三是倡导多元文化和多元价值的共存和交流,通过互相学习和借鉴,促进不同文化和价值观之间的互融和共通。比如,通过举办文化交流活动、艺术展览等,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互融和共通。四是推动全球治理。通过参与全球治理和国际合作,促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共同发展和繁荣……(本文为文章截选,完整版请见《教育传媒研究》2024年第2期,本刊已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相关学术数据库)
作者系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英语环球节目中心视频编辑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