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 A+
一、背景介绍
在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及ibet国际集团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的背景下,云阳学校在健全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学生发展指导,深化基础教育育人方式改革,以及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方面,积极实践并有了一定的成果和基础。新时代,学生成长面临着多元化、个性化的发展需求。由校家社全员参与的导师制工作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精准、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更加全面、立体的成长环境。
二、案例描述
学校以“ibet国际集团”的大德育观及“全员育人”教育理念为指导,通过全员导师背景下校家社协同育人机制的完善、线上线下场景的建设、特色课程的建构和行动表达的探索与实践,润泽云阳少年在一体化构建的校家社全场域中向上成长。
三、主要做法
(一)整体设计发力,谋划“一盘棋”
1.梳理清单。通过调研,梳理出 “理念困惑”和“本领恐慌”清单。
2.厘清职责。明确思想启导、心理疏导、学业辅导、生活指导和生涯向导五项职责并有具体的达成度。
3.精准赋能。研发了教师的“云海扬帆导师‘4+1’”和家长的“三学三做”赋能课程。
(二)组织领导有力,部署“一班人”
1.网格化组织管理。校长室牵头,指导组、执行组和监察组分工明确,各负其责,确保“全员导师”工作常态化开展、高效率落实。
2.多维度配置导师。实行师生“双向选择”,构建班主任为首席的“班级导师共同体”。师生配比在1:10-15之间;对特殊学生,另安排政教德育、心理专职教师等形成 “1+N”的导师结对模式。
3.特色化聘用导师。聘请优秀家长、社区工作人员和社会人士担任导师。在四~九年级每班选培男、女“朋辈导师助手”各1名。
(三)运行机制给力,温暖“一颗心”
1.明确需求“211”,切入有角度。两次“敲门行动”:即每学期导师两次进行“组团式”家访。一个“倾听时刻”:每月导师通过“拉家常”的方式,让学生拥有专属的“倾诉时刻”。尤其关注开学前后、春秋季、考试前后,以及生活重大变故等关键时间节点。一份“特别问卷”:每学期发布如《“父母素养”成绩单》《家庭教育行为对照清单》等亲子互动式问卷,交换角色,换位思考。
2.润心关爱“211”,指导有温度。两幅“学生画像”:期初,导师指导学生从“品德”“学业”“身心”“素养”“创新”5个维度 “自我画像”,明确“综合素质发展个性目标”;学期结束时,通过再次“画像”调整阶段目标。一本“润心手册”:为每位学生建立起具有鲜明个人特征的校家社联动的《润心手册》,实施“一生一策”精准赋能。一个“爱心号码”:以了解家长育儿过程中的需求和问题,及时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
四、工作成效
(一)成长守护尽力,传递了“一份情”
经调研,2021年以来92.41%学生认为导师可以及时指导心理、生活、学业、生涯等方面;能做到“每天倾听一刻钟”的家长达92.97%。学校和社区全面对接,建立了5个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分站。
(二)课程构建助力,搭建了“一把梯”
学校开发了《润心集——父母成长学院教案》《“心”走访 零距离》《神奇的圆圈——家长团体辅导方案设计》《隔代亲 祖辈情》等校本课程、100个“云空间”课程(活动)资源包等,被评为江苏省家校共育数字化示范校。
(三)导师赋能协力,织密了“一张网”
每年有校内3000人次教师、6000人次家长来成长学院参加赋能课程培训,助力导师在“协同育人新格局”下更为专业地成长与发展。
(四)辐射引领接力,打造了“一面旗”
构建了“听云间·丹阳市青少年成长指导中心”为中枢,学校、家庭、社区等多元主体积极参与的校内外育人共同体。学校的“全员导师”实践经验,在全省作经验交流,并受邀在长三角教育创新等校外平台交流经验,吸引了10多个省、市同行前来交流学习,得到《江苏教育》等多家媒体高度关注。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