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家校协同育人典型案例 >正文
构建“443”校家社协同育人区域机制的 探索与实践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青山区教育局

2024/06/01 14:53

【背景信息】青山区位于内蒙古包头市中部,常住人口54.17万人,有67所幼儿园、39个中小学,中小学生人数为6.03万。1994年开办家长学校,2015年以来,逐渐构建并完善“443”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完成了组织保障体系、队伍体系、课程体系、评价体系和教学与研究体系五大体系的建设,打造区域基础教育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实现区域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

    一、从无到有,积极探索“家校”协同育人机制

从1994年开办家长学校到2015年,青山区教育局在协同育人的道路上不断探索,2015年初步搭建家校社协同育人平台,2017年组建家委会,2018年推广家庭教育班级案例课,开展家访,为家长提供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初步构建起家校协同育人机制。

二、不断完善,打造区域“443”协同育人机制青山方案

家校协同育人机制实施后,新的问题又摆在面前。如何解决学生在学校、家庭教育之外的知行问题,让社会教育真正起到作用?2021年青山区成立校家社协同育人联盟,在中小学幼儿园及社区成立联盟秘书组,“443”机制逐渐形成。

(一)坚持四个到位。即组织领导到位、支持保障到位、制度落实到位和创新实践到位,将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列入政府工作计划,做好顶层设计,实现全方位联动、全员参与。

(二)打造四个品牌。一是打造校外教育品牌。整合校外优质资源,建设“科技+教育+文化+研学旅行”一体式校外教育基地,形成六大系列、48类、240项课程的完整校外实践教学活动体系。二是打造家庭教育品牌。构建11大板块、132种不同学段的家庭教育课程体系;形成“头雁领航”“强雁奋飞”“雏雁丰翼”的“雁阵型”家庭教育教师队伍,开展“1+X”教研活动。三是打造学校教育品牌。充分发挥学校协同育人的主导作用,学校开放办学的思想理念让各方专业力量参与协同育人工作,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更多元的教育环境。四是打造社区教育品牌。政府投资200多万元办好学生家门口的社区教育,形成学校放假,社区“开学”的良性教育生态,为学生做好家门口的育人工作。

      (三)实现三个协同。一是家社协同促家风。开展“我的家风·我的家教·我的家访”“我的家书”活动,凝聚正能量。二是家校协同促成长。学校和五级家委会合力做好“两参与一沟通”工作。三是校社协同搭平台。发挥学校主导作用,校社联动开展实践活动。


三、践行出成果,“443”机制运行的效果

“443”协同育人机制实现了理念创新,形成“思政+”育人新模式;工作机制创新,形成“政府主导、教育局主管、关工委主抓、社区配合、专家引领、家庭参与”的工作机制;家庭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将家庭教育课程按照学段进行一体化构建,形成 “优学在青山”家庭教育系列课程:幼儿园“启蒙明礼”课程、小学“启智养行”课程、初中“启知修德”课程、高中“启航筑梦”课程。通过线下家长学校“2+2+2+X”,即:2次年级普及性课程+2次班级针对性课程+2次亲子实践活动课程+多样的校本化课程和社区课程,为不同年段学生家长提供个性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课程体系围着家长转,不断提升家庭教育质量;校地共建模式创新,探索出地方高校与基础教育深度合作、共荣共赢的校地共建工作共同体,形成平台共建、资源共用、项目共推、成果共享的合作局面,实现教育效应集聚化,推动校家社育人上升到新高度,提前完成教育部提出的学校积极主导、家庭主动尽责、社会有效支持的协同育人机制的目标。

随着机制的不断落实与推动,收到“五提高”“四受益”的显著效果: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家庭教育师资的工作胜任力、家长家庭教育能力、学校的办学水平、社区教育参与度;实现学生、学校、家长、社区四受益,教育生态日趋良好,为学生健康成长创建和谐美好的环境。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