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家校协同育人典型案例 >正文
构建“1+3”联动机制 共绘“校家社”协同育人“同心圆”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

2024/06/01 14:58

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是中国与东盟开放合作的窗口和前沿。我市现有中小学幼儿园2880所,在校生175.6万人,专任教师11万人。近年来,我市构建起“政府统筹,学校主导、家庭尽责、社会支持”的“1+3”联动机制,探索全国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南宁模式”。

聚焦顶层设计,加强政府协同育人统筹力度

市教育局联合九部门印发《南宁市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实验区建设工作方案》,市县两级分别成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指导中心、指导所,配备家庭教育专兼职教研员推动改革落地。印发南宁市家庭教育“十四五”规划,将“校家社”协同育人工作成效纳入文明创建活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考核体系,纳入责任督学挂牌督导内容和素质教育综合督导内容,进行考核评价,提升协同育人工作品质。

聚焦主阵地建设,发挥学校协同育人主导作用

推动家校联系制度化。连续20年开展“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全市中小学和幼儿园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充分利用各学校家长会、学校开放日等举办家庭教育专题讲座。印发“双减”“五项管理”等政策解读及致家长的一封信,凝聚“校家社”合力助推教育改革落地,配合市人大开展“双减”监督工作“南宁经验”得到全国人大领导人肯定性批示。印发各级家委会、家校联系群等制度,明确班主任、任课教师与家委会在班级管理的职责,规范家校群信息发布、家委会违规收费等的管理。

用好社会育人资源。创新打造“爱·悦·读”读书教育品牌,开展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的阅读社会公益活动,品牌获评2023年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区域优秀案例。全市中小学校兼职法治副校长配备率达到100%,法治副校长每年承担或组织落实不少于4课时的、以法治实践教育为主的法治教育任务,提高学校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聚焦家庭赋能,推动家长履行教育主体责任

实施“家成长”家长学校支持行动。将创建星级社(村)家长学校纳入市级为民办实事工程予以推进,全市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学校实现100%全覆盖。建立城市/农村社区(村)、网上家长学校2653所。开设“空中家长学校”“云课堂”,搭建家庭教育新媒体服务平台2953个。整合家庭教育讲师团专家等资源,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等活动年均超2500场次,惠及近万名家长。

构建“1+X”家庭教育服务模式(“1”指1个有困境儿童的家庭,“X”指多个部门或多个志愿者)。健全特殊困境儿童、涉案和失管未成年人等群体家庭教育指导及必要的转介服务。目前,我市已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相关的社会组织有500多个,服务志愿者1.2万余人,讲师团87个,“十四五”期间培训达30余万人次。编写《家庭教育问答指南》《教师行为指导一百问》,推动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科学化、规范化。

营造立德树人良好氛围。出台中小学劳动教育、文明礼仪教育和生命、生活、生涯教育指导意见,将德育贯穿家庭教育全过程。开展文明家庭创建、五好家庭评选等活动,深化开展“中小学家庭教育主题活动优秀案例”“家庭教育百校公益行”专题讲座等家风家教主题实践活动,强化思想引领和实践育人。

聚焦体系构建,推动社会支持服务全面育人

深化安全防护服务机制。建立全市中小学校园安全、防溺水联席会议制度,多部门联动守护学生平安成长。2019年,市财政投入约1.7亿元,率全区之先建立励志专门学校。截至目前,已完成教育矫治学生440人,我市未成年人犯罪立案数均有明显下降,办学成果得到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央政法委、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领导及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入围全国“社会治理创新总结案例分享”。

创新社会资源开放共享机制。开展“双馆(科技馆、博物馆)双进(进校园、进场馆)”等研学实践活动,参与学生超100万人次。投入1.5亿元建成全区面积最大的中小学综合实践教育学校,搭建四个课程体系96个课程主题,可同时容纳1300名学生开展活动。印发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管理办法和承办机构遴选及管理办法,发布研学实践承办机构推荐目录,现有各级综合实践基地169个,形成“课堂+基地”的素质教育协同发展新模式。

完善心理健康支持保障机制。建立“主要领导负责制—全员育人制—家庭、学校和教师‘三线联动制’”的心理健康教育“三制三线”工作机制,完善医教联盟合作模式,联合多部门形成“预防、预警、危机干预”三级心理健康支持保障体系。设立市级学校心理咨询专线热线,每年度累计接听热线超2500个小时。强化与广西大学、广西民族大学和南宁师范大学的校地合作,充分利用高校资源,提高我市中小学心理教师心理辅导技能。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