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教育传媒研究 >正文
交融·冲突·诗性:南方影视的空间叙事

2024/07/18 14:51

孔令顺  蔡政豪

【内容摘要】本文立足空间生产及空间叙事理论,从岭南独特的空间元素切入,分析南方空间在叙事层面上发挥的背景铺设、族群交融、精神表征和主题深化等方面的作用,并全面揭示其与地域文化、社会变迁、个体经验的复杂互动关系,成为湾区传播的重要场域。

【关键词】南方影视;空间叙事;空间表征;湾区传播

南方影视作为中国影视版图的一个重要构成,其肇始可追溯至 20 世纪之初。20 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文化市场的逐步开放,岭南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理和文化优势,开始在影视生产上展现出显著的活力。从最初以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为主的影视作品,到如今多样化、市场化的影视产品,南方影视经历了从萌芽到成熟的过程。在当前南方影视艺术的研究进程中,题材创新、技术应用、市场拓展、文化传承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就,而空间叙事的重要性也已成为研究者不可忽略的焦点,在整个南方影视的叙事结构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地理文化的多样性塑造了独特的视觉景观,而这些景观的选择与展示不仅仅是叙事过程的组成部分,更是一种信息的传递,它们关联着观众的具身感知和情感形成。岭南地区丰富的自然景观和多样的社会环境为影视作品提供了独特的空间背景。通过空间叙事,创作者能够更加深入地展现粤港澳大湾区地域文化特色,加强故事的情感表达和视觉冲击力。通过城市景观的描绘,可以反映出大湾区现代化进程中的变化;通过乡村风光的展现,则能够传达对传统价值的怀念和对自然和谐的向往。空间叙事不仅增强了南方影视作品的地域性和时代感,也使其在艺术表现上更加丰富和立体,成为湾区传播的重要场域。

一、南方影视的空间转向

南方影视的发展历程是中国影视艺术在地域化进程中的一部鲜活编年史,其脉络可以从萌芽、初步发展、产业集聚与战略规划、快速发展与品牌塑造,直至融入大湾区与产业升级等阶段进行详尽梳理与剖析。南方影视的快速发展植根于改革开放的沃土,借助经济特区的制度优势和文化开放的前沿地位,南方影视作品率先响应社会变迁,真实反映了南方地区在市场化改革中的生活场景与人文风貌。此时期的代表性作品如《公关小姐》《外来妹》等电视剧,以其鲜明的时代印记和地域特色,在全国范围内树立了南方影视的初步形象。随着时间推移与产业环境优化,南方影视产业进入了产业集聚与战略规划阶段。政府层面的战略引导与政策扶持起到了关键推动作用,如佛山市政府提出的建设“南方影视中心”战略,整合资源,吸引投资,推动影视产业链的完善和发展,为南方影视业的规模化与专业化奠定了基础。“依托以广东为核心区域辐射整个岭南地缘的自然景观和风土人情,以类型化叙事模式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展现南方特有的历史与文化,弘扬南方独特精神的一种影视类型。”在文化地缘学与政治意义的双重加持诠释之下,南方影视已然进化出更加丰富复杂的艺术内核和紧密联合的人文价值链。

作为南方影视文化根源的大湾区是由时间的纵深与空间的广度共同定义,在对湾区的时间纵深进行回顾的同时,湾区空间想象的多样化展开必然也是不可回避的。南方影视作为一个独特的在地文化现象,其对南方空间的表现与构建成为当前学术探讨的重要转向。依据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空间不仅是物理的存在,更是社会关系与文化意义的产物,是不断被生产和再现的社会实践场所。在此理论框架下,南方影视中的南方空间不仅指地理上的南方地区,更是一个充满社会文化意涵和历史脉络的概念空间,它通过影视作品中的叙事策略得以生产和再现。在空间生产与空间叙事学的学术框架下,南方影视中的南方空间被赋予了复杂的社会文化意义:空间是由社会实践生产出来的,它既是物质的,也是象征的,是社会关系的具体化和空间实践的结果。南方影视通过特定的空间设置和视觉呈现,再现了南方地区的历史变迁和文化特色,从而在观众心中构建起一个充满象征意义的南方空间。

空间叙事这一概念最初源于对文学领域的探讨,其中对空间在叙述中所扮演的角色、结构、作用以及受众的接受方式进行了深入且全面的分析。“在文学的艺术时空体里,空间和时间标志融合在一个被认识了的具体的整体中。时间在这里浓缩、凝聚,变成艺术上可见的东西;空间则趋向紧张,被卷入时间、情节、历史的运动之中。时间的标志要展现在空间里,而空间则要通过时间来理解和衡量。”而与文学中的抽象语言空间不同,影视空间以具体的形象呈现,直接作用于观众的听觉和视觉感官。电影空间叙事的研究着重于理解电影本体的空间构成,包括空间的造型、结构、视角、维度、连接和声音等视听语言的形塑。在影视作品中,叙事空间不仅是物理环境的展示,更是故事讲述的核心组成部分,影响着观众的情感体验和对故事的理解。影视作品中的每一个场景都是精心设计的故事场域,它们为事件的发生提供了物理层面上的背景。这些空间不仅定位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也为故事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雅马哈鱼档》在开篇使用 34 个镜头、将近 250 尺的胶片把广州这个南方都市的文化心理风貌从一开始就淋漓尽致地展演出来,全景式地呈现了 20 世纪 80 年代南方城市市场经济发展带来的空间变化,街边鱼档既是经济活动的具体场所,也是社会结构变迁的空间体现,折射出开放政策下的个体觉醒与空间争夺。在《雅马哈鱼档》的故事中,鱼档不仅是剧中人物谋生和实现个人价值的经济活动载体,更象征着那个时代社会空间和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革的微观缩影。

(本文为文章截选,完整版请见《教育传媒研究》2024年第4期,本刊已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相关学术数据库)

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文明互鉴视域下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的影像责任问题研究”(项目编号:20AXW001)的阶段性成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