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教育传媒研究 >正文
公共危机治理中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引导与规制策略研究

2024/07/19 10:40

张桢 庄严

【内容摘要】本文分析了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特征及其形成的原因,认为针对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应从技术治理、话语重构、制度保障、价值引领四个方面进行引导和规制,引导网络舆论向理性和健康方向发展。

【关键词】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危机治理;价值引导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蓬勃发展,我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平台已经成为受众公共表达的重要场所。网民非理性行为成为目前互联网治理的重要难题,这不但影响网络空间的公共表达,还扰乱社会公共秩序,给社会发展带来极大障碍,同时也损害了政府公信力。因此,引导和规范互联网网络舆论的非理性表达成为当前亟待破解的重大现实问题。

一、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特征

伴随着互联网的加速演进,瞬息万变的网络空间使网络言论的互动性和隐匿性被无限放大,并迅速被受众接受。而网络空间的隐蔽性为网民提供了逃避社会现实、逾越社会规范的机会空间,同时也暴露了社会发展过程中被忽略、被制约的人性的自然属性弱点:放纵宣泄、挑战权威。社会舆论逐渐受到网络非理性表达的消极影响,甚至部分网民打着社会公知的旗号,用非理性的网络表达夸大事实地分析公共事件,扩大消极舆论的影响力,对事态发展带来严重性和破坏性后果,甚至诱发社会群体性事件。

(一)话语对抗

网络热点事件的爆发离不开社会变革过程中公众的深层次诉求,当公共事件关乎到受众群体的切身利益时,公共事件就会成为受众关注的热点话题。在受众潜在的危机意识中,焦虑心理被无限放大,对敏感话题的关注度会持续升温,一旦出现对立的信息,他们会迅速参与到话题的讨论与争辩当中,出现舆论表达中常见的非理性表达和话语对抗。在整个话语对抗的过程中,集体情绪被调动,话语表达也呈现出符号化的特征。对于不同类型的话题,网民往往会调动不同群体之间的情感共鸣,以增强话语表达的参与性和对抗性。随着事件的发展和网络话语的不断丰富,鱼目混杂的虚假信息会不断涌现,不断为话语对抗增加紧张气氛。纵观近两年的网络热点事件可以发现,事件的爆发点与发展走向逐渐异化,一出现就被网民带节奏,对事件本身的客观理性分析逐渐变成了标签化、污名化的网络表达。

(二)极化表达

面对社会转型期出现的各种社会矛盾,网络舆论通常呈现消极、负面的话语倾向。尤其是社会治理过程中的敏感话题,比如生态环境、教育医疗、城市改造以及贪污腐败,一旦在网上出现,会迅速引起网民关注,舆情发酵速度也持续提速。负面舆论一旦形成就会出现蝴蝶效应,迅速蔓延网络,导致网民群体性反应过度,甚至群体失智。真相还在“穿鞋”,谣言早已蔓延网络。网络舆论表达在情绪的裹挟下通常表现为自我表达与群体跟从的盲目状态,个别舆情事件出现翻转,让网络舆论表达从一个极端转向另一个极端,甚至在短视频成为传播新范式的当下,很多自媒体已经将激化网民情感作为催化极端舆论产生的动员策略。自媒体在利益驱动下,利用热点蹭流量,用离奇的内容、夸张的情节甚至通过“人肉开盒”等非法手段挑拨网民情绪,把一件件热点事件变成自媒体的狂欢,造成社会思想混乱、舆论绑架司法等极端社会后果。

(三)泛娱乐化

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生活压力不断增大已经成为各社会阶层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在各行各业都一起内卷的环境下,人们越发追求感官的刺激和欲望的满足,尤其是精神世界追求逐步多样化。网络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对于青年一代,不断演化的圈层文化加深了青年与父辈间的误解与隔阂,他们更倾向于集体转向网络虚拟空间,以娱乐的方式纾解自我并获得短暂快感。这种社会现象逐步催生了泛娱乐主义,即在现代媒介、资本逻辑以及心理需求等多重因素驱动下出现的一种把娱乐作为人生观念和生活态度的思想潮流和社会现象,蕴含着将娱乐作为首要甚至唯一标准的价值判断。泛娱乐主义的舆论表达主要表现为诙谐、调侃、恶搞、挖苦、“无厘头”等话语方式评论社会热点,尤其是很多网络语言的出现,既表现出网民个体情感的宣泄,也投射出与主流价值的对抗。

二、网络舆论非理性表达的情感呈现

公众是带着特定的“认同”走进网络空间进行网络表达的。群体认同带来的消极群际情绪影响了公众的网络表达,使得网络舆论呈现出一种非理性的状态。愤怒与怨恨、轻视与反讽和幸灾乐祸情绪成为网民非理性表达主要的情感呈现,从而影响公共舆论的建构。

(一)愤怒与怨恨:有强烈敌意的负面情绪

怨恨是一种带有敌意的情绪。在网络舆论表达中,“怨恨式批评”成为被使用得较多的一种方式。群际情绪理论认为,现实威胁会引起愤怒和恐惧情绪。而所有会威胁到群体成员现实利益的因素,都可以归结为现实威胁,如经济利益、人身和食品安全等。圈群内部成员会认为,如果圈群内部力量形成强大推动力,就能够改变现状,而这种强势的力量可以靠愤怒的情绪来推动。反之,如果内群体成员对现实状况感到无能为力,则会产生恐慌情绪。网络舆论一旦涉及社会弱势群体,公众的愤怒情绪就会迅速升级,从而产生极大的社会动员作用。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人类所有情绪中,愤怒的情绪传播速度最快、感染力最强,对网络舆论的影响力最大。几乎所有的群内成员都不可能置身群外,保持冷静头脑,反而会被群内情绪点燃,为愤怒情绪的蔓延助力......

(本文为文章截选,完整版请见《教育传媒研究》2024年第4期,本刊已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相关学术数据库)

本文系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河南数字赋能城市应急管理能力提升研究”(项目编号:2023BSH026)的阶段性成果。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