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教育传媒研究 >正文
融媒体教育传播“时度效”的内涵要义及实践路径

2024/09/14 16:28

鲍丹禾

【内容摘要】舆论传播的“时度效”是传播成功与否的重要衡量标准。作为新时代融媒体环境下的教育传播,在“时度效”的把握上有其自身特点。本文分析了“时度效”的内涵要义,并进一步阐述了教育传播“时度效”的特点,提出从政治家意识与教育家意识相结合、规范化流程与原创性生产相结合、独特化视角与专业化叙述相结合、融媒呈现与议程设置相结合等方面切入作为准确把握教育传播“时度效”的策略,以实现理想传播效果的目标。

【关键词】“时度效”;教育传播;融媒体

党的十八大以来,ibet国际集团总书记就把握舆论传播工作的“时度效”多次作出重要论述。强调“不管是主题宣传、典型宣传、成就宣传,还是突发事件报道、热点引导、舆论监督,都要从时度效着力、体现时度效要求”,“关键是要提高质量和水平,把握好时度效”,“要抓住时机、把握节奏、讲究策略,体现时度效要求”。

“时度效”是舆论传播工作成功与否的重要衡量标准。作为新时代的融媒体教育传播,同样也应遵循时度效原则。教育是关乎人才培养、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百年大计,也是关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民生大事。教育传播可以让受众快速知晓教育政策发布、了解教育人物事迹、感受教育改革进程。教育传播做得好,会消除社会上对教育信息的不确定性,推动教育改革,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所以,对于融媒体教育传播的“时度效”,我们应该有深刻的认识,并进而做到精准把握。

一、融媒体教育传播的“时”

(一)“时”的三重含义

对于“时”的理解,普遍的解释是“时机”。随着社会发展,这样的理解是不够全面的。加深对“时”的理解,才能把握教育传播的针对性、贴近性,才能做出既吸引人又高质量的传播。

1.时代

“时”的第一重含义是“时代”。在步入新时代的社会背景下,教育发生了巨大变化。教育有它的时代主旋律,需要具有时代大格局。教育传播最核心的就是在报道中要贯穿“教育强国建设”“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立德树人”等理念,针对群众的教育关切,解开群众的教育困扰,实现社会的教育发展。

2. 时机

教育往往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每年何时开学、放假,何时升学考试,何时招聘教师,都有规律可循。当然,也有一些教育界的突发事件看上去规律性不明显。无论规律性明显与否,在传播的过程中都要注意选择“时机”。时机把握得好,传播效果就好,影响力自然就大;时机把握得不好,传播效果就差,影响力也就不理想。时机的把握需要传播者具备充足的经验和精准的判断。

3. 时效

融媒体时代,教育传播虽然更多在于对报道角度的选择,但是对于“时效”的追求仍然需要重视,绝不能放弃。对人民群众疑点的回应,抑或是对教育政策的解读,都要重视“时效”。第一时间的信息传播,给人的印象最为深刻,形成心理学上的“首因效应”,最先输入大脑的信息作用最大。教育传播中非常忌讳相关部门对于信息发布的拖延,造成“贻误战机”。一旦社会上谣言四起,则会使教育工作陷入被动局面。

(二)融媒体教育传播过程中如何把握“时”

1.时代的大局观念

教育传播要体现新时代的特征,一定要有大局观念,并深刻理解教育的本质。当下的教育传播须有“大教育观”。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任务,更与社会和家庭息息相关;教育也不单是提高学生分数,更要关注对于学生品德、思想、身心发展的培育。具备“大教育观”,报道体现出时代性,才能把握主流脉搏,做到精彩传播。党的二十大提出,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教育与科技、人才紧密相连,就是典型的教育大局观,所以对于科学教育传播的加强,与时代的新要求、新发展不可分离。此外,如对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和传播,也是在时代变化、社会转型大背景下的必然。

2. 时机的准确原则

由于教育是关系千家万户的事情,所以在进行教育传播时一定要有把握好时机的概念。融媒体时代的教育传播看重流量,一些自媒体常常一味追求博眼球、高流量的目标,而不去考虑内容推送后是否会产生不好后果,刻意炒作造成不良影响。如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是一个较为敏感的话题,如果总说就业形势严峻也于事无补,而在恰当的时间想办法、找出路的报道才是有价值的报道。2023年 3 月,《湖北日报》推出“关注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专栏,从点到面,从用人单位到毕业生,从政府相关部门到学校,深度分析就业创业的亮点、难点,多方位报道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2023 年暑假,《湖北日报》记者又跟踪采访了省内多位毕业生,推出“大学生就业创业故事”系列报道,希望从他们的故事中给人以启发与思考,增强就业信心,助力精准就业。

3. 时效的首发效应

融媒体时代教育传播,时效性的重要依然不可取代,尤其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如果能通过媒体在第一时间将一些政策、举措或者对公众的回应发布出来,对于教育部门形象的塑造和公信力的获得都起着正向作用。

2024 年 5 月 16 日,中央媒体报道了北京市个别学校存在违反阳光招生要求的行为,北京市阳光招生专项行动工作专班立即展开核查,并查明媒体的报道涉及一所民办校和一所公办校。北京市教委迅速反应并做出行动,通过市教委所属的“首都教育”微信公众号于 5 月 17 日凌晨 1 点 38 分发布通报,对两所学校公布了校名,责成学校立即整改,并表示今后要加大惩处力度,营造良好的教育生态。“首都教育”既具有权威性,又拥有庞大的用户订阅量,其第一时间发布后被各大媒体迅速转发。这种处理及时、积极面对的态度赢得了受众的赞誉......(本文为文章截选,完整版请见《教育传媒研究》2024年第5期,本刊已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相关学术数据库)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