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 A+
安珊珊? 孙晓琳
【内容摘要】伴随着信息传播技术生态的复杂演进,融合传播实践触发的新问题对卓越新闻人才培养提出了更多挑战与更高要求。新闻传播教育如何顺应时代对人才能力的切实需求,在新文科教育发展布局中找准站位,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增长创业本领才干,成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准。本文聚焦专业能力培养设计的设计生成与效果转化,比对不同办学层次的 31 所高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结合近五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暨中国国际“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中具有“新闻传播”学科特质的相关获奖项目展开考察,以明确新闻专业“专”“创”融合的现实困境与发展进路。
【关键词】“专”“创”融合;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闻传播专业
自 2018 年《关于高等学校加快“双一流”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发布以来,全国高校纷纷开启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发展的进程。“专”“创”融合,既是在专业教育中深化知识运用与创造的过程,又是在创新创业教育中引领知识技术的创新与成果转化的过程。
2018 年教育部启动“四新”建设,同年“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2.0”政策出台。上述高等教育顶层设计方案,明确了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应立足于“文理兼修、学科交叉的融合性、开放性教学体系;实施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举的参与性、体验性课程体系;构建集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于一体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而“专”“创”融合的育人体系是新文科卓越新闻人才培养的有力抓手。
一、新闻专业“专”“创”融合成果的“新文科”特质
随着媒介技术的更迭,新闻工作的职业语境发生巨大变化,新闻教育的改革势在必行。推进新闻专业的“专”“创”融合,促进“新文科”转向,是当前新闻学科回应时代之问的强音。
(一)双创 + 文化引领:实现传艺创商的深度融合
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创新创业课程设计具有“文化倾斜”特征,输出了大量具有传艺创商特点的双创成果。近 5 年中国国际“互联网 +”创新创业大赛(下文简称“互联网 +”大赛)的“新闻传播”类项目中,与传统文化相关的项目骈兴错出。例如来自中国传媒大学的“冠声文化——让声音赋能中国文化乘风出海”、中国政法大学的“青苗法鸣教育新媒体、青春兴晋——融媒全案营销打造晋风晋韵”、西南林业大学的“‘醉云南’的媒体平台·民族文化纪录片影音资料网”、山西传媒学院的“文以载道,礼以化成——山西‘归梧’汉服设计与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项目,艺术传承与商业转化并举,新媒体运营推广的专业能力为传统文化腾飞赋能,高校新闻学子以一种更具专业特质的新方式展示着时代风采与文化魅力。此外,此类项目中深藏浙商、徽商、晋商、闽商等多地商帮文化的“商道”理念,促使创新创业教育的“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实现传艺创商的深度融合,也是学科融通育人目标的达成。
(二)双创 + 数字引领:助力“乡村振兴”的深度拓展
中国广袤的乡村与基层一线是大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其深入社会、洞悉国情民情的重要场域。第三届中国“互联网 +”大赛(2017 年)首次启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以来,已累计有 177 万个创新创业团队的 813 万名青年走进贫困地区,用创新创业成果为乡村的脱贫与振兴提交青年方案。近五年“互联网 +”“红旅”国奖名单中“新闻传播”类项目特色鲜明,多为“通过新媒体手段打造乡村与产品品牌,助力乡村振兴”。例如辽宁大学的“云创扶梦:聚焦新媒体的 O2O 助农帮扶体系”“海岛寻鲜:海岛渔村‘全域场景 +’振兴新模式”两项全国铜奖项目,以数字化课程、直播实训与新媒体运营为路径,实现“扶贫与扶智、扶志”。又如,内蒙古大学的“缘起粮油——科技种豆富农,青春筑梦国安”项目,获得第七届国赛金奖、“乡村振兴”单项奖。该团队成员是来自新闻传播学院的本科生,在油莎豆的推广过程中,成功运用新媒体运营创新思维,为 1545 户农户增收致富达 1840 万元,助推“红旅”资源的效益化流动。
(三)双创 + 价值引领:赓续红色血脉的深度延续
国内高校新闻专业本科培养方案普遍以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国际视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深厚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的新闻传播人才为目标。这一导向在双创教育与价值引领的实践原则中紧密结合,从延安到井冈山,再到西柏坡……五年来,“红旅”活动推动 483 万名大学生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城乡社区,用专业知识、创新创业成果精准对接基层需求。来自浙江传媒学院的“余姚梁弄红色电台”项目获第四届“互联网 +”大赛“红旅”铜奖。项目依托浙江余姚的红色文化,创立了余姚“梁弄红领巾通讯社”,打造全国第一个少儿红领巾电台,在喜马拉雅 App 播放了 61 期节目。小主播们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此类项目将新闻人才培养的思政教育目标有效落地,为双创育人注入活性基因,以更具实践力的形态浸润红色文化,在“专”“创”融合中赓续红色血脉。
(四)双创 + 智媒引领:扎根新兴行业的深度赋能
为顺应智媒技术驱动全新传播生态的极速变迁,国内高校的新闻专业加大互联网智能技术的教学比重,纷纷开设“智能媒体与当代中国”“智能媒体与创意思维”等课程,为新兴行业发展要求匹配人才专业能力培养。近年来“互联网 +”大赛获奖项目的智媒驱动趋势愈发彰显,例如山东工商学院的“知书达浪——最懂小红书的新媒体领航者”、中南民族大学的“中医精准医媒”、中山大学的“炫普 MCN——聚焦年轻世代的国内最大多矩阵自媒体平台”、中国传媒大学的““影随”交互叙事游戏开发系统——基于 AI 的游戏创作、交流一站式解决方案”、温州大学的“校园云媒体——高校新媒体 saas 营销平台”等智媒属性鲜明的竞赛项目取得了优异成绩。“智媒青年领袖”“智媒 EE”等内植于人才培养方案的专业课程和实践训练,与竞赛有机结合,创建了教学成果转化的现实空间,形成知识与能力的良性循环......(本文为文章截选,完整版请见《教育传媒研究》2024年第6期,本刊已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相关学术数据库)
本文系 2021 年度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专’‘创’深度融合的新闻专业内涵建设研究与实践”的阶段性成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