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 A+
唐伟哲? 谢剑康? 戴广东
【内容摘要】本文认为,红色文化网络短视频与高校思政教育高质量发展关系密切,建议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高校应以审慎原则精选优秀红色文化网络短视频、以精准思政优化高校思政教育场域格局、以多元策略创新高校短视频思政教育传播。
【关键词】红色文化;网络短视频;高校思政教育
红色文化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相结合的精神结晶,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中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形成的,全体共产党员接受的,代表一定价值准则、精神意志、道德品质、优良作风的文化意识形态。
智媒时代,红色文化网络短视频的创作成为这一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途径,它将严肃的政治话语与单调的文字资料进行艺术化表达,增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这对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定文化自信、实现民族复兴意义重大。例如,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3 周年,中宣部推出三个“七一”主题短视频——《坚守》《追光》《共同的名字》,带领观众回顾了党的光辉历程,让观众感受到了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见证了平凡中的伟大。又如河北省图书馆创作的《红色冀忆》系列短视频,该片主要以河北省境内丰富的红色元素作为创作基础,聚焦革命人物与革命事件,将发生在燕赵大地上的革命历史以及人物故事展现给观众,该片剧情紧凑,主旨明确,成为年轻观众尤其是大学生生动具体的网络思政文化辅助教材。因此,在高校思政教育中,教学主体应充分挖掘红色文化网络短视频素材,运用多元化的培育策略,赋能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培育效果。
一、红色文化网络短视频与高校思政教育的耦合
红色文化网络短视频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百年奋斗史的形象展示,与高校思政教育在目标上同向同行、内容上互融共生、功能上同频共振。
(一)同向同行:目标相互一致
红色文化网络短视频本质上是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隐喻性表达,蕴含了党性意识、道德规范、民主观念等政治特质。这契合了高校思政教育的教学目标,与高校的思政教育具有内在一致性。
从思想上而言,高校思政教育与红色文化网络短视频都致力于提升大学生的政治觉悟与思想意识。前者通过对书本上相关案例的解释说明,使大学生了解中国共产党奋斗史的艰苦历程,使大学生掌握历史规律;后者通过对相关史实的视觉化呈现,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思想。从情感上而言,高校思政教育目标在于端正学生的三观,增强他们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四个自信”。而红色文化网络短视频通过艺术化的呈现,缩短历史和现实的距离,从而引发大学生对于历史的共情,进而实现大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从行动上而言,高校思政教育在于引导学生提升自身思想境界,将所学与所行结合起来,知行合一,提升对现实的认知能力和解决能力,从而增强自身的底气。红色文化网络短视频则是通过一代代共产党人筚路蓝缕、艰苦奋斗的历程,激励当代大学生奋斗拼搏,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努力。
(二)互融共生:内容相互契合
红色文化网络短视频从诞生之初就被赋予了国民教育、政治宣传的目的。国家主流媒体也十分重视影像媒介与意识形态之间的融通,从而产生了一大批挖掘历史记忆与精神传承、聚焦革命故事与英雄事迹的红色文化网络短视频。
在内容上,红色文化网络短视频将红色革命故事、革命人物和革命精神作为主要创作内容,借助短视频丰富的视听语言,将红色文化中的重点事件、重要语录、重要场景进行可视化呈现,不仅加强了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更使得大学生理解和接受红色文化,甚至主动追寻红色文化。与此同时,高校思政教育的主要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其主要内容包括政治认同与家国情怀、文化素养与法治意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等,与红色文化网络短视频的内容相互契合。因此,将红色文化网络短视频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两者可实现互融共生。
(三)同频共振:功能相互耦合
教育功能指的是教育活动对个体发展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和作用。它不仅关注教育活动本身带来的直接变化,也涉及这些变化在广泛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综合效应。高校思政教育与红色文化网络短视频在教育功能上相互耦合、同频共振,具体表现为牢固政治认同、实现道德规训、彰显人民立场......(本文为文章截选,完整版请见《教育传媒研究》2024年第6期,本刊已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相关学术数据库)
本文系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2023 年度院级科研项目“银幕思政——红色电影中英雄形象融入高职院校思政教育研究”(项目编号:JR2306)、江苏省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研究重大课题“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交通文化助推江苏交通职业教育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23-A01)的阶段性成果。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