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 A+
董丽娜在播音中。资料图片
“各位老师好,我是董丽娜。今天我答辩的论文题目是《口述影像理论视域下无障碍电影讲述策略研究》。”5月19日,在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2023届硕士学位毕业论文答辩现场,严肃审阅论文的教师们抬起头,看向讲台上从容自信发言的学生——该校第一位盲人硕士研究生董丽娜。
今年5月21日是第33次全国助残日,本次主题是“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面对和自己一样执着追梦的视障人士,董丽娜坚定地说:“一定要坚持学习,我始终相信学习的力量。量变一定会引起质变,只要不对自己设限,一切都有可能。”
“读书给了我坚持到底的底气”
1984年,董丽娜出生在辽宁大连郊区的一个农民家庭。被诊断出患有先天弱视的小丽娜,在10岁那年彻底失明。“曾经我也抱怨过命运的不公平,但我现在不这么认为,命运无论如何也不能把我逼上绝路。”董丽娜说。
在大连盲聋学校,董丽娜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所有课程。教师们细致入微的关怀,为小小年纪离家住校的丽娜点亮了一盏温暖的灯,播下了热爱学习的种子。
为了减轻家庭经济负担,她进入大连市盲人技术学校学习中医推拿。“刚上盲校的时候,有人对我们说,你们一定要好好学习推拿,这将是你们以后唯一的出路。”董丽娜很困惑,“为什么所有人都只能做同样一件事情,去过同样一种人生?我不明白,人生怎么能刚刚开始就被宣判了结局?”
还有人曾对她说,学习是没有用的,从事服务行业最重要的是“会来事儿”,只有这样才能留住客户。“他否定了学习的价值,我感觉我整个人都被否定了。”董丽娜说。
这些话曾让董丽娜陷入短暂的迷茫,但在盲校教师的鼓励下,她还是重新回到书籍的怀抱,“因为只有这样才是对患者负责,对自己的人生负责”。
回想过去,她感慨:“现在的我可以很坚定地对他说,任何时候都不应该漠视学习的重要性。中医推拿博大精深,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需要不断学习才能更好地掌握知识体系。读书教会了我不能人云亦云,也给了我坚持到底的底气。”
毕业后,董丽娜成为大连一家按摩院的盲人按摩师。“我可以自食其力了,但也希望能找到机会继续学习。”英语、心理学、计算机……只要感兴趣,只要有学校愿意接收,她就抓住一切机会学习。
“终于全世界都听到了我的声音”
2006年10月的一个傍晚,22岁的董丽娜从大连坐上开往北京的列车,这是她第一次独自离开家乡长途旅行。
几天前,一个偶然的机会,董丽娜得知北京一家公益机构可以帮助视障青年学习播音朗诵。“也许,这是一个能够改变我命运的机会。”她的心里响起一个声音。
与公益机构取得联系后,董丽娜辞去了工作,“我的父母都在农村,生活很艰苦,他们只希望我稳定,我离开的时候,怕父母担心,没有说实话”。带着简单的衣物和一根盲人手杖,她孤身一人来到北京。
“当老师读出一个声母的时候,我一下子就被他的声音吸引住了,第一次知道原来声音具有这么大的吸引力!”时隔多年,董丽娜还能清晰地回忆起第一次上播音主持课的情景,“那是我真正意义上的人生第一课。”董丽娜就此爱上了播音,每天除了睡觉,几乎所有时间都在摸着盲文练习发音。
2007年6月,她以97.8分的成绩,拿下一级甲等的普通话等级证书。在同伴的鼓励下,她参加了一场全国性的朗诵比赛,作为唯一的盲人选手,靠着优秀的专业素养和丰富的情感表达获得比赛二等奖。2015年初,董丽娜被其中一位评委引荐,走进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直播间担任嘉宾主持。那天的她就像一个得到礼物的孩子,慢慢地、轻轻地抚过电台的话筒,脸上漾起深深的笑容。
“终于全世界都听到了我的声音,我的父母也从广播里知道我换了工作,在北京追求着理想的生活。”董丽娜说。
后续几年时光中,董丽娜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文艺之声品味书香节目《丽娜品读时间》的主持人,将文字化作声音传入千家万户,“读书曾带给我的快乐,我也想通过声音传递给更多的人”。
“会有更多的‘丽娜’走进高校深造”
在追梦的路上,董丽娜一直是那个“希望通过学习能看到不断成长与变化”的女孩,她的脚步从不停歇。为了更加系统地学习播音主持、提升专业水平,董丽娜报考了中国传媒大学的研究生,开始边工作边考研。
2020年7月,董丽娜考入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攻读学术型硕士学位,师从中国传媒大学播音主持艺术学院副教授王明军。
3年时光里,董丽娜接受了系统、科学的培养,她像一块海绵,迫切地汲取着丰富的营养。这里的一切,都是她梦想中的模样。
拿到训练的稿子,董丽娜总是练习得非常专注,她还申请旁听专业型硕士课程,跟着同学们不断练习,反复揣摩老师提出的每一点要求。王明军说:“丽娜有一颗安静的心,她全然投入到专业学习中,学习效率非常高,成果也很显著。”
董丽娜对播音专业的热爱、专注与要强触动了王明军,“努力已经成为她的习惯,她总是下意识地比其他孩子多付出。”在一次导师课上,王明军说:“丽娜,你不要太努力,可以放松下来。”这是他从没有对其他学生提过的要求。导师的这句话让董丽娜感受到家人般的温暖:“我当时眼泪‘唰’地就下来了,我一直追求向前,状态比较紧绷,几乎没有人对我说过这样的话。导师不单把我当学生,还像家人一样鼓励我不要急、慢慢来。”
“学习也许是天下最公平的事情。”王明军说,“我们做老师的,就是要为想提升能力的学生提供帮助。只要想学,无论生活上遇到哪些障碍,我们都要帮他们继续前进。教育本应如此。”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和独特视角,在学位论文开题时,董丽娜选择口述影像作为着眼点。现实生活中,视障人士在享受文化成果时会遇到健视者不曾设想的障碍,口述影像成为视障群体得以享受公共文化的方式。
在撰写论文时,董丽娜总会想到当年在盲聋学校小小的图书馆里阅读的自己。那时,盲文书籍还不够丰富,不能完全满足她的求知欲。而现在,得益于科技的进步,许多视障者已经可以在生活中借助信息无障碍技术使用部分互联网产品。“视障群体的文化艺术需求应该更多地被看见。”董丽娜坚定了把研究做下去的决心。
海量的文献阅读、大量的深入访谈,没有难住董丽娜。在读屏软件的辅助下,她逐字逐句啃下1000余万字的文献资料,梳理口述影像相关理论,并对无障碍电影讲述策略提出见解。
“我相信会有更多的‘丽娜’走进高校深造,走入各行各业,追求自己的梦想。”王明军说。
“答辩委员会一致同意董丽娜通过学位论文答辩,并建议授予硕士学位。祝贺!”
作者:本报记者 任赫
《中国教育报》2023年05月22日第2版 版名:新闻·要闻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