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新闻 >正文
看病缴费能否“码”上办?

2023/11/22 10:52     来源:新华网

进入秋冬季,流感、支原体肺炎等呼吸道传染病增多,不少大型三甲医疗机构人满为患,有的医院甚至一个科室排了一千多个号,患者看病、检查、缴费反复排队,“一次看病跑断腿,看病三分钟,排队三小时”。

“看病三分钟、排队三小时”的背后,不光有换季疾病高发期患者增多等客观因素,就诊流程的不合理设计也是让看病群众久候的重要原因。为何不能借鉴“最多跑一次”“掌上办”等成功经验,让繁琐的缴费“码”上结?“让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成为越来越多患者的迫切呼声。

(一)

每当碰到就诊高峰,反复排队问询、长时间等候,往往把患者“折腾够呛”。

一位刚在某大城市三甲医院排队一上午的患者举例:“好不容易见到医生,就说了一分钟开了检查单。检查项目交钱又得排长队。拿着检查结果找到大夫,大夫开了药交钱又要排长队。”

在医院就诊,取号、检查、检验、取药,每个环节都要排队缴费,繁琐的过程让就医体验变得漫长难熬。

尤其是大型综合三甲医院,汇聚了众多顶尖医疗资源,多为当地甚至一个区域的医疗中心。许多检查、收费窗口分散在不同楼层甚至不同楼栋,患者不仅不知道先预约哪个合适,来回奔波更是消耗体力和时间,一些外地来的患者常常是满头雾水。这样的遭遇,让看病难的情况火上浇油,给身患疾病的群众心里添堵。

如果说医疗资源的紧缺短时间内不好缓解,让患者扫个“码”就能缴费避免在窗口排长队,相对更容易。有患者感慨,如果可以像去餐厅吃饭一样最后买单消费,就不用花那么多时间在排队缴费上了。

(二)

事实上,让“数据多跑路、患者少跑腿”,并非真的没办法。

近年来,通过不断改革和高质量发展,许多公立医疗机构已经实行预约诊疗,使预约时间更精准,减少了患者的排队等候时间。有的医疗机构通过门诊的一站式服务、日间手术、诊间结算、床头结算等举措,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减少患者和家属就医的奔波之苦,诸多线下环节移至线上,挂号、缴费、就诊等堵点正逐步打通。

北京、广东、福建等地的部分医疗机构也开始尝试推行“先看病、再付费”,患者就诊过程中产生的费用可在离开医院后统一通过结算系统无感支付或线上扣除,医保报销部分实时结算。

医疗服务流程的优化,在缩短患者等候时间方面,效果立竿见影。记者了解到,在北京,石景山区、东城区、丰台区、密云区等数十家医疗机构面向社会提供“信用+医疗”服务,统计患者院内滞留时间平均缩短了60%。

北京一家医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信用医疗”模式让百姓不用反复在各个结算窗口排队,“先诊疗、后付费”的方式也减少了医院人流聚集排队情况,降低了交叉感染的风险。

目前,“先诊疗、后付费”模式只在部分地区、小范围推广,仍有很多患者难以全面享受这样的便利。

(三)

医疗服务的初衷就是以人为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减少反复排队缴费,优化就诊流程,改善患者的就医体验,正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体现。

医疗服务“向前一步”,患者就能少走几步。瞄准患者就诊过程中的“痛点”发力,营造良好的环境和秩序,更能够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信任度,进而对改善医患关系起到积极作用。

事实上,大范围全面推广“先诊疗、后付费”的各项基础正不断完备。

一方面,医保体系的广覆盖让人员在网、资金兜底、数据在线有了充分保障,截至2022年底,全国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13.4亿,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另一方面随着科技与信息化的不断发展,以及社会信用体系日趋完善,“先诊疗、后付费”的信用基础和风险防控机制手段已经不断具备。

人民群众的迫切呼声,就是公共机构的改革方向。广大网民呼吁,主管部门和医疗机构能主动作为,通过让数据“多跑腿”代替患者“跑断腿”,多方共建、共同发力,让便捷就医数字化转型尽快走进现实,让看病就医更高效、更便捷。

评论一下
评论 0人参与,0条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最热评论
最新评论
已有0人参与,点击查看更多精彩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