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 A+
记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第一期全国集体在线教研
“圆形的呼啦圈,圆形的轮胎,聚餐的圆桌,做游戏围成圆圈……为什么这些都是圆的呢?”浙江省杭州市嘉绿苑小学教育集团教师金豪聪以生活中的“圆形”开启了《认识圆》这一课。
3月28日,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在线教研”栏目正式上线。依据新课标、用好现行教材、落实核心素养,以小学数学《圆》单元整体教学为案例,第一期全国集体教研活动正式启动,全国中小学教师通过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参与教研。
一枚回形针、一截毛线、一根橡皮筋、一个圆规、一把尺子,利用这些工具,如何画出一个圆?
画圆,是学生这节课的主题任务。
课堂热闹起来,学生开始利用以上不同工具画圆,有的画出了圆,有的没画出来。为什么?学生们纷纷上台分享。
“橡皮筋一会儿长一会儿短,所以就画得不圆。”
“圆规这个脚移动了,所以不圆。”
“它们都有一个确定的中心点,并且到边缘的长度都是相等的,所以圆。”
……
金豪聪引导学生在讨论中逐渐明晰“圆”的特性,他在黑板上用圆规画下一个圆,写下了这节课的关键词——“定点、定长”“一中同长”。在学生掌握圆的基本特性后,金豪聪又回到课堂最开始的问题——为什么这些都是圆的?引导学生用数学思维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在课堂的结尾,金豪聪向学生抛出了一个问题:如何修复残缺的古钱币?让学生尝试探索更复杂更有难度的实际问题,把圆的学习从课内延展到课外。
“整节课在实践活动中把圆的特征物化、操作化、可视化,让学生在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悟中学,做到了让学习变得更加生动和深刻。”在说课环节,浙江省特级教师、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研究员袁晓萍介绍了课程设计思路,即不仅要拓展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更要关注孩子思维方式以及认知方式的跨越式提升。
“《认识圆》的课程设计体现了新课标的3个重要理念,聚焦核心素养、课程内容结构化、单元整体教学,这是我们教研的方向。”在专家点评环节,东北师范大学教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成员马云鹏说,教研要研究某一个典型单元,举一反三,解决更多问题。
这场全国集体教研,不少教师和教研员纷纷提问,专家都耐心解答。
“为什么不在课上给出直径和半径的严格定义?”雄安新区的一名教师问。
“要让学生在大量的活动体验中理解数学概念,而不是机械地背定义。我们要慢一点,不着急。”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正高级教师、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成员吴正宪说。
“新课标出来后,作为省级教研员,应该怎样助力新课标核心素养和整体单元教学落地?”新疆的一名教研员问道。
“我们采用区域内强弱校混搭的方式分小组研修,然后集中展示,现场改课,推进整体单元教学改进。”杭州市西湖区教育发展研究院研究员俞玲萍介绍。
“什么是一堂好课?铃声响,思未尽,情未了。”吴正宪说,“什么是好的教研?教起来、研起来,更多地走进课堂,在课堂实践当中摸爬滚打,研究真问题,和一线教师共同提升研究能力、实践能力。”
“心中有儿童”“在实践中学习”……两个小时很快过去了,首场全国集体教研活动接近尾声,屏幕上仍然不断地有教师和教研员留言。
请输入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