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 A+
激扬的旋律,欢快的舞姿,非遗歌舞《多彩和鸣》在一片祥和中拉开了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的帷幕。本次交流周举办开幕式、中国—东盟数字教育论坛等重点活动,同时举办中国—东盟语言文化论坛等65项配套活动,累计超70个国家和地区的5200多名嘉宾线下出席开幕活动。
面对面进行交流协商
“2023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把大家聚在一起,传达了积极向上的信号。论坛上,大家的所思所想都具有时代意义。”泰国格乐大学校长杨金泉脸上洋溢着笑容,感慨后疫情时代这场新朋老友的相聚。
“大家好!”在国际农牧业高等职业教育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工作会议上,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原党委书记吉文林的声音抑制不住地高亢、嘹亮。“不少朋友还记得,5年前联盟在江苏泰州成立时的情景。”5年别后重逢,联盟成员笑语不断。一切都要重新开始安排,联盟作出推进内部建设、扩大开放与贡献等多项工作部署。
此次交流周是疫情之后首次举办,意义非凡。
“新冠疫情严重影响了国际教育交流,恢复和升级中国—东盟教育合作是后疫情时代双方共同的迫切愿望。”中国—东盟中心秘书长史忠俊说。
老挝教育体育部部长普·西玛拉冯说:“在新冠疫情后重建阶段,我们面临着教育恢复、产业重组的重任,我们要与中国、与东盟其他国家进行对话合作。我们要强化人力资源培养,应对挑战。”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寄托着与会者的期盼。柬埔寨国家管理大学校长霍鹏说:“我们相聚于此讨论后疫情时代教育合作的创新发展,我相信一系列论坛和展览将成为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在高等教育领域开展合作与交流的平台。”
共商大事、签署协议、发出倡议……中国与东盟各成员国以面对面交流增进相互理解、进行相互协商。“教育合作新愿景‘一带一路’共繁荣”的主题,表达了大家对未来教育合作与交流充满信心。
国际教育合作至关重要
贵州大学参与研发的“钢绞线”在东南亚第一跨海大桥上成为“大力神”;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跨境电商直播团队的“辣椒”远销越南;正安职业学校的“吉他研学”吸引了6000余名中外青少年来体验吉他制作;中柬亚龙丝路学院建设的丰硕成果得到来宾肯定……
后疫情时代,国际教育合作与交流为经济复苏提振信心。
以教育促进经济社会繁荣,增进民生福祉,是菲律宾高等教育委员会主席德维拉的期盼。他说,希望通过深化数字教育等方面的合作,促进中国与东盟共同繁荣发展,为双方人民创造更加光明的未来。马来西亚高等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司长阿兹琳达·宾蒂·阿兹曼说:“在挑战和机遇超越国界的世界中,国际教育合作对于为所有人建设更光明的未来至关重要。教育不仅是国家的优先事项,也是全球责任。”
教育培养创新人才,为社会注入信心,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越南北江农林大学副校长阮俊叠表示,线下论坛能够使我们面对面深入了解中国及东盟国家的大学,并借此机会在教育、科技领域建立新的合作关系。
带着同样的想法,泰国高等教育部科研与创新部副部长达努·旦特缇来到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希望两国高校能在防蚊虫叮咬、材料等方面开展科研合作。他说:“中泰大学之间在科技创新方面的合作,促进了两国学生到对方国家留学,促进了两国的发展。”马来西亚伊斯兰大学副校长莫哈德说:“东盟国家应向中国学习,力图在经济、技术、交通等方面带来新变化。”
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主题展区,产教融合助推贵州产业发展“走出去”“引进来”——校旅、校工、校农结合成果展,展示了贵州高校、高职院校和企业在文旅、工业设计、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农产品开发方面的成果,引来与会国内外嘉宾关注和好评。主题展区还展示了中国—东盟多彩智慧学院的设计思路和智慧教育方案,这是首个面向东盟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智慧教育综合服务平台。
同样的期待,同样的梦想。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为需求双方搭起合作与交流平台。据组委会初步统计,开幕期间项目及活动推动华东师范大学贵州(大数据应用)研究院等5个研究中心揭牌挂牌;成立中国—东盟数字教育联盟、中外财经教育联盟等7个合作联盟,成立中国—东盟数字教育合作中心等5个合作中心;发布17项合作成果和联合项目;推动签署《贵州省与中央财经大学战略合作协议》等协议或备忘录70余项。
帮国内外学生更全面地发展
贵州省贵阳市清镇市卫城中学“超能陆战队”在第三届中国—东盟(国际)“机甲大师”机器人挑战赛上获一等奖。带队教师吴汉卫说:“与国外学生一同比赛,使我们能够了解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理念,互相学习对方机器人制作和程序设计方法及技巧,帮助国内外学生更全面地发展和成长。”
参赛的泰国学生努塔帕特则表示,参与这次国际比赛对自己未来发展有很大影响,自己在技能水平和团队合作能力方面均得到很大提升。
青春的竞赛,青春的锋芒。中国—东盟教育交流周充满青春的力量。
“理解中国—东盟青年领袖来华研修营”授旗仪式,第五届中国—东盟留学生创新创业大赛,2023“知行贵州”丝绸之路青年交流计划,第三届中国—东盟青少年绘画展,还有忙碌热心的志愿者……青春气息,让这场盛会更多彩。
伟大的事业激发青春担当。遵义医科大学留学生胡小妮说:“我认为柬中双方学生的合作成果会对柬埔寨经济增长有积极促进作用。”“我希望将来回到泰国做一名大学中文教师。”广西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泰国学生翁敏龄自觉承担起促进两国合作交流的使命。
承育人使命,育青春英才。国内外高校多鼓励学生放眼全球,成长为国际化人才。新加坡科技设计大学副校长洪礼祺说:“学校鼓励学生去中国或者东盟其他国家开展项目实践,以更好地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与开展国际协作的能力。”
认清时代使命,就要做好顶层设计。德维拉表示,发展高质量的数字教育,利用技术建设无缝式的技术网络和支持教学的环境,为“一带一路”开辟合作新路径,帮助年轻人在时代中成长,齐心应对挑战。
来源:中国教育报
请输入验证码